荔湾区华侨小学
龙津小学
乐贤坊小学
宝源小学
宝华培正小学
逢源路 逢源北街 逢源北社区 宝源路 图② 制图:刘苗
广州小学的地段划分时常变动,导致一些家庭投入数百万元买房还当不了地段生。政策信息的不透明因何导致?
地段生之战
“就怕家有读书郎,为他迁户又买房”。每逢小学新生报名季,广州城内必会开启一场学位战。为了孩子做“迁户又买房”这等大动干戈事情的家长,只为孩子在报读心水学校时,能够名正言顺被认定为“地段生”。
地段生是指在学校(一般为幼儿园、小学、初中)按照户口所在地或住址划分生源,不同片区的生源只能在对应的学校就读。相对于具体学校而言,其生源则成为地段生。而一旦成不了地段生,则可能成为“统筹生”。“统筹生”,通常指是由于某种原因,不可以让地段学校接收入学的学生。统筹生通常会被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在离居住地址3公里范围内的学校就读。
与统筹生相比,地段生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是可以就近入学,二是可免交以万元计数的择校费。
不少家长认为,只要住在心水学校招生地段内,有户口,有房子,成为地段生便不成问题。然而,最没“悬念”的事,却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也就是说,地段生身份的认定标准,还存在老百姓不太懂和不能预料的部分。
羊城晚报记者 刘云
多套房产:
并非所有学校都限制
2013年5月12日,越秀区某名校门口,一对夫妻带着孩子来报名,但在家庭状况栏上,却填上了“单亲家庭”。“其实,我们离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孩子入学。”这位妈妈说。
“离婚妈妈”告诉记者,她在孩子报名前一个月前正式拿到离婚证书的。和前夫没有财产纠纷,只是为了孩子入读名校。
离婚前他们原有三套住房,所在的地段分别对应不同的学校,“我们很担心由于有多套房产小孩被统筹到一个不太好的学校,于是我跟我先生商量,不如先离婚,将一套越秀区某名校地段的房产划归到我的名下,孩子归我抚养。那样小孩跟着我,就可以入读名校了。”
非得用离婚的方式,解决多套住房问题,帮助孩子入读名校吗?记者调查发现,这位妈妈的做法实属无奈。
经了解,2013年是六年前“金猪宝宝”扎堆出生成为小学适龄儿童的年份,天河区、越秀区等中心城区的小学地段生人数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据《广州年鉴》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出生的广州市户籍人口为74439人,比2006年增加了8000多人。越秀区相关人士透露,加上6岁适龄儿童,该区2013年地段生比2012年骤增1700多人。海珠区辖内增加了200多人。天河区则增加了2000多名地段生。
为此,教育主管部门今年加强了对地段生标准的审核。
据教育界人士透露,由于热门学校的学位过于紧张,学校会更加严格地要求“人户一致”——如果有多套住房的,学校会优先安排只有一套房的学生入学。
这些学校调查“人户一致”的办法灵活且巧妙。荔湾区一所小学的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会通过向邻居或其他人打听,甚至查看水电费收据,确认房子是否为孩子和父母的唯一居住地。而且,几乎每所小学在报名日核对完所有材料后,都会安排和孩子的单独“交流谈话”,其中就会要求孩子回答自家的常住地址,以检查报名时的居住信息是否准确。
“多套房将被统筹”并不是一直以来全市统一执行的惯例,在历年的招生政策中,只作为一种临时性的解决办法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存在。因此,受到影响的家长往往感觉到不服气,但又没办法。
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番禺有一套常住房产,为让孩子进入名校,她又在天河区华阳小学附近买了一套学位房,日常交由保姆打理。孩子入学报名后,老师上门家访。交谈间,保姆将周女士拥有两套房产的事告诉了老师。第二天,周女士就接到学校通知,说她的孩子不能算地段生,只能统筹到附近其他学校。周女士向学校多次争取无效,孩子最终被统筹到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入读,几百万元买的学位房“打了水漂”。
“多套房产将被统筹”的几率有多大?满堂红市场研究部的周峰表示,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招生最火爆的极少数名校。
天河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解释,由于人口增长和部分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管理部门必须更加小心把关,只有对空挂户、不完全房产,或不是唯一居住地的情况严格审查,才能保证真正符合地段生资格的学生入学。
地段划分:
交界处变动风险最大
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是广州市小学招生地段公布的日子。这时也像是彩票开奖,因为无论是原住民还是新移民,都面临着又一次的风险:多年的学位地段也是会变的。
近日,记者专门走访了越秀、天河、荔湾三区的部分省级小学,发现部分招生地段与去年相比出现了变动。
在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公布的2013年招生地段中,体育东路26、28号被剔除掉了。在寸土寸金的天河体育中心地段,尤其是带体育东路小学学位的住宅若被去除掉学位,会有多少学生受影响呢?
“那里以前是空地,几年前开始建楼。体育东路28号就是方圆集团的总部大楼,即方圆大厦。不是民用住宅。”天河区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发现,情况确实如工作人员所说。至于26号则怎么找也找不到,据附近居民介绍,体育东路26号其实也在方圆大厦所在地块,“可能开发商只选其中一个门牌挂上”。
如果说体育东路小学的变动影响还比较小的话,荔湾区省一级名校乐贤坊小学的变动牵扯到的人就比较多了。去年还属于乐贤坊小学招生地段的林苑社区,今年被划分到附近市一级的龙津小学。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林苑社区辖区人口1202户共3555人,其中拆迁空挂户574户,2035人;非户籍人口132户339人,辖内有广东省林业局宿舍小区和广州卷烟二厂宿舍小区,涉及居民住宅楼19栋。林苑社区与陈家祠广场隔路相对,社区内有广东省林业厅、广东省中烟集团广州卷烟二厂生产二部、荔湾区口腔医院单位,分布其周边的多为有着20年左右楼龄的楼梯楼。
居民刘小姐介绍,林苑社区的学位地段近几年都有变化。七八年前,地段归属附近的华侨小学;两三年前,小区地段改为乐贤坊小学;未料,今年又划分为龙津小学(见图①)。
“学位地段都是教育部门说了算,变不变,怎么变,我们无可奈何。”逢源北街某楼梯楼的业主梁先生说。去年属于蒋光鼐纪念小学(即宝华培正小学)招生范围的逢源北社区,今年也被划到了宝源小学(见图②)。
逢源北社区靠近荔枝湾一期景区,这里有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周边普遍多为民居,或有着一定楼龄的老房改房。从逢源北社区至宝华培正小学和宝源小学,两者的距离其实差不多,大约都是五分钟的步程。合富置业市场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逢源北社区处于两个学校中间的边缘地段,地段的归属比较“飘忽”,他们在给客户介绍时都会提醒。
另外,一些学校由于进行合并,招生地段也会发生改变。例如,2011年越秀区梅花村小学并入铁一小学之后,引起育才、水荫路、农林下路和东风东路小学地段划分发生连锁反应,一些原来的“学位房”不再与相应的名校对口。而同年,荔湾区省一级的多所小学地段也作出调整。名校华侨小学减少了在西场社区的招生,西关培正小学不再招收至宝社区地段生,都导致一部分买了学位房的家长“痛失”名校学位。
无从把握的政策变动
从原则上说,“就近入学”的距离通常被描述为“3公里范围内”。不少对地段划分不满的家长就是依据了这个描述,以为3公里会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很多人甚至以为招生地段会是个圆形。但其实,并非如此。那么每年的地段划分究竟是如何出炉?变动又是依何而定的呢?
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每年3月左右,各区街道、户籍管理部门会以户籍资料为参考,向区教育局提供一份户籍在辖区内的地段生名单。区教育局依据辖区公办小学所在地、办学规模、招生人数等参数,以“就近入学”的原则,划分各公办小学招生地段。在正式报名的时候,各公办学校的老师再根据“人户一致”原则对照户口簿、房产证等信息,来判断孩子是否属于学校的地段生。
“假如发现原地段内当年的适龄儿童人数超过了学校能提供的学位,就意味着这间学校的对口地段需要做出调整,某些门牌号的孩子就可能要划到3公里以内的另外一所学校。”越秀区一位在小学招生岗位上做过五年的副校长说。
记者翻阅近10年的《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现了这当中许多“字里行间”的规定,变化频率之快,令人应接不暇:
2002年开始,各公办学校招生时增加检查房产证一项。
2003年,在《意见》中,特别增加了“故意违反‘人户一致’情况的,按照借读生来处理”的规定。
2004年,规定新住户、租住户、拆迁户、二手楼业主子女必须在户口所在的居住地居住一定年限后才能按地段生处理,不够规定年限的,不能享受地段生待遇,由居住地的区、县级市教育局统筹。(注:当年教育部门并没有统一“居住年限”。)
2005年,荔湾区要求:新租户、二手楼业主子女,须在户口所在的居住地居住满两年才作地段生处理。而越秀区则提出:4月30日后具有越秀区户籍的新住户、购房户、租住户、拆迁户、二手楼等业主适龄子女未必具有地段生资格。
2006年,与其他区相比,荔湾区出现“南北两片,两种政策”,南片新住户要住满一年、北片新住户要住满两年才算地段生。同时,由于2005年,原东山区和原越秀区合并为大越秀,所以,当年原天河区辖内的省一级学校云山小学和登峰小学划入大越秀。
2007年,由于老城区学生人数慢慢下降,从当年起,广州各区都没有对户口的迁入迁出时间进行限制,只要是在报名前完成即可。
2008年,小学一年级招生时明确:严禁招收体育、艺术及其他项目的特长生或将适龄儿童特长与小学入学挂钩。
2009年,荔湾区:祖辈房产也需住满两年。海珠区的瑞宝花园小学并入公办学校,实行“一校两区”管理,原瑞宝花园小学地段也相应调整到晓港湾小学。
2010年,越秀区取消学位购房年限;对二手房住户子女的政策有所放松,对二手房业主的居住年限不再做要求。
2011年,荔湾规定“入户满两年”的限制仍在,而且该住宅单元以往业主没有小孩在对口地段小学在读一至六年级。
2012年,广州严格控制中小学择校比例,当年要控制在10%以下。天河区针对“松紧不一”的情况,对一部分小学学位非常紧的学校,比如华景小学、华阳小学、天府路小学、骏景小学等,采取是“零借读”、“零择校”。有多套住房的,学校会优先安排只有一套房的学生入学。双子女不能“同一校”。
2013年,天河区小学新增地段生2200人;小升初学生为8280人,超出招生计划1161人。部分小学的专用场室已经被占用完,该区的8所小学被迫实行“零借读、零转学”政策,包括华阳小学、龙口西小学、47中汇景实验学校、华景小学、天府路小学、骏景小学、旭景小学、中海康城小学。如果学生不能百分之百符合规定,则将被列入“统筹学位”的范畴。越秀区在一年级招生简章中明确:适龄儿童除在本区的居住地为父或母的完全房产外,还要提供该居住地为小孩及父母在本市唯一居住地的有效证明。
对于以上政策的逐年变化,一位在知名小学工作17年的李老师分析称,这其实是家长争夺稀缺资源,教育机构之间相互角力的过程。家长为了望子成龙,不输在起跑线上,用尽脑力,拼尽社会关系,想出各种办法。教育部门为平衡教育资源,平衡利益关系和手中的“条子”,只好在有限的政策空间里不断绣花,紧密微调。
招生透明还有多远
有广州市人大代表提议,为什么不能在义务教育大法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公开透明的招生实施细则,包括:广州市教育局应要求各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每年招生摸查工作结束后,立即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报告内容应涉及:中小学校地段划分标准、划分程序;当年招生地段划分方案详图;等级学校招生地段适龄儿童摸查情况;等级学校计划收取捐资助学生的学位,等等,以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同时,详细的招生方案,例如招生地段怎样划分出来,收多少地段生、多少非地段生都要向市民详细公布。
对此提议,记者采访中遭遇三种不同的态度。
多位校长表示不赞成公开地段生、非地段生。“这属于学校的‘家底’,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清楚就可以了,家长没必要知道,学校保证每一个地段生都能入学,其他一些情况没必要向家长公开。”某市一级小学的校长对记者说。
另一位省一级重点小学的校长认为,详细公布地段生、非地段生情况,家长会不理解,为什么相差一个门牌就要就读不同的学校。“与其一个个地解释,不如让家长直接看到结果。”
与名校校长不同,家长们则普遍认为应该公开。“公开就意味着透明,意味着可以接受群众监督。家长希望知道等级学校招收的地段生是依据什么原则划分出来的?”市民黄佳先生说。
近年,关于小学招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市民意见很大,特别是一些名校,通过接受个人、团体的捐赠或赞助费的形式,收取了大量经费。这给就近入学的原则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个别学校甚至成了“腐败”重灾区。种种乱象使得家长没法不去想象:“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户籍不能入学,他的孩子也没有户籍却能入学呢?”
值得注意的是,从2003年开始,广州市小学升初中要求对享受招生政策照顾的异地借读生、跨区生、三侨生和体育、艺术类特长生五类学生实行了公示一周的制度。广州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认为,对于教育资源的公开透明肯定是以后的一个趋势。
2013年小学地段生的争夺战接近尾声,2014年的争夺战早已悄悄展开。在目前教育资源“僧多粥少”的条件下,如何分好这“一杯水”,如何更好地实现资源分配的透明性,是需要极大智慧的。某区教育局负责人说,在社会趋利心态的大背景下,教育公平性和均衡化的过程是艰难的。但如果想回避由于艰难而造成的令人痛苦的迂回路,我们就会更加远离公平。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