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 土壤“毒瘤”亟待治理

2013年06月04日 22:37   来源:新华网   孙彬 李惊亚

  在“寸土寸金”的苏州古城区南面的黄金地带,面积达600余亩的苏州化工厂原址地块因土壤遭农药污染,土壤中存在着有机磷、苯等污染及砷、镉、铅等重金属等危险物面临开发难题,已闲置近6年。

  类似苏州化工厂原址这样的“毒地”并非个案,仅江苏近几年关闭的各类化工厂就有3000多家,在全中国则更多。

  上月底,发生在中国南方的“镉大米”事件至今余波未平。国土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

  “在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后,中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甘肃省农科院研究员车宗贤说。

  从2009年至2012年,中国已有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涉及甘肃、陕西、安徽、福建、云南等地。

  虽然国家层面和部分省份进行过相关调查,但多数被污染地区“家底不清”,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公布全面的土壤重金属普查结果,加之土壤重金属缺乏相应的标准,没有耕地重金属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土壤重金属状况的整体判断。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尚未出台土壤修复法,缺乏土壤修复技术标准,各地土壤修复的主管部门也不尽相同,协调困难。

  频繁爆发的污染事故造成损失惨重,而土壤污染修复所需的费用更是天价。苏州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杨积德说,苏州化工厂土壤修复费用需数亿至数十亿元。

  2012年,中国首个重金属污染防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中南大学,该校常务副校长黄健柏认为,由于行业发展问题、政策管理问题、技术支持问题,重金属污染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及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

  中国环保部负责人曾介绍,近三年来,中国已拿出97亿元支持重金属污染治理;连续四年开展了以打击重金属违法企业为主的环保专项执法行动;近两年全国31个省(区、市)政府已关闭了1000多家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企业。

  目前,中国在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环境污染强制保险试点,投保企业达2000多家,承保金额近200亿元。中国希望借助保险工具,以社会化、市场化途径解决环境污染损害。

  “国家应尽快建立耕地重金属评价指标体系。”长期从事土壤化学与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的浙江大学教授徐建明建议,使污染土壤的提法、定义及标准等一致化。

  农业部门介绍,土壤中的重金属来源有多种途径,重金属随污水、随大气沉降、随固体废弃物、随农用物资等都能进入土壤。车宗贤说,只有进行大面积区域调查、普查才能反映真实情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曾希柏认为,应该根据已经掌握的全国农田重金属状况,结合历史资料和数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不同气候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阈值,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中国出台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明确,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强化规划考核,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政绩挂钩。

  “通过实施综合防控措施,相信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能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这样向媒体表示。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基本上都是污染后急救式的“遭遇战”,源头阻控形同虚设,要立足预防,建立相关的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基金,为生产中的污染及搬迁后土壤修复做好资金准备。

  同时,尽快明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专业化土壤修复管理平台,并将土壤污染纳入环境常态监管。(记者 孙彬 李惊亚)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