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与压力同在:“城市血管”净化之路

2013年06月05日 00:00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 成绩与压力同在:“城市血管”净化之路

困难重重“钱是一大难点”

  由于需要解决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因此内河涌治理复杂程度高,且涉及大量基础建设,“钱是一大难点。”

  重重障碍摆在“水更清”计划前等待攻破。与汾江河相比,内河涌水质很不乐观。此前,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对内河涌污染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记者看到,佛山对各区环保责任考核的30条内河涌水质在2011年的达标率仅为17.2%,2012年虽有所好转,但达标率也仅为28.3%,主要的超标污染物为氨氮、总磷、氟化物等。

  硬件方面,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则是最大问题之一。人大调研报告称,生活污水和农村农业产业排放的污水已成河涌水污染主要来源,而造成生活污水泛滥的主因是污水收集系统仍未完善,造成相关地区污水肆意直排,污染环境。

  记者在三水看到的情况,可为该观点提供佐证。在三水西南街道工业大道与西青大道的交会处,大棉涌接近墨色,与周边住宅小区极不相称。尽管近两年大棉涌启动了截污、冲污工程,受制于建设资金和征地拆迁等问题,截污管网尚未延伸至北江新区北部的河口片区。

  此外,内河涌整治的组织协调也比汾江河更复杂。一方面,由于河涌流域的连续性,水环境污染关联性较强,治理需各有关区域联合全流域共同推进;另一方面,人大调研组发现,很多部门认为由于缺乏对全市内河涌资源环境保

  护的协调管理,因此存在各自为政、利益分割、污水处理资源独享等现象。

  佛山水务局高级工程师毕志刚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露出近似观点:由于需要解决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因此内河涌治理复杂程度高,且涉及大量基础建设,“钱是一大难点。”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佛山仅汾江河综合治理的投入资金就高达90亿元;由此推断内河涌治理的耗费,将非常庞大。

  以城中村内河涌污染为例,“其实建设截污渠是个有效办法,但在很多城中村,房屋都与河涌很近。如要建排污渠,很可能需要在两岸拆迁,这就涉及很多部门和资金,难度很大。”毕志刚说,“另外村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本身是主要污染源,一些城中村的河涌直接就承担了排污渠的功能,这些河涌水质的提升也必须依靠附近居民共同参与。”

  记者参与主城三河涌水质测试

  本次调查中,为尽可能避免主观判断影响,获得内河涌客观情况,记者与NGO组织“桂城绿地图”成员陈祁伊携带专业器具,在主城区内选址佛山新城、镇安村以及张槎五峰四路片区的河涌,进行取样,并在佛科院实验室获得了环境检测报告。

  专 家 观 点

  “内河涌整治十年见成效已属不易”

  “佛山内河涌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缺少生态护岸,很多河岸都是水泥切块建成”,佛山市南方环保节能技术开发研究院技术总监芦小山向记者表示,在此前佛山城市排水建设不发达的时期,排洪是内河涌的重要任务,因此内河涌普遍建设了硬化河岸,自然的河道很多也被人工拉成直线,但现在负面效果也很明显,即大大降低了河涌原有的自净能力。

  他解释,自然界的河涌本身可以化解污染,具体过程从细菌分解开始,涉及一个完整的生物链;而水泥硬化、直棱直角的“人工”内河涌则缺乏这种机会。因此他建议,佛山应该在做好源头控制、流域设施改善的同时,在内河涌河岸尝试恢复生态护岸,例如建设滨水空间等。

  此外,佛山内河涌流动性也普遍较差,“很多小河涌已是死河,几乎流不出去,要靠下雨驱动”。芦小山说,即使水质非常纯净的河涌水体,20天以上无法流动也会发臭。幸而佛山雨量大,很多河涌得到了缓解。因此不少河涌必须大规模疏浚,以加强流通性,同时也清除多年沉积在淤泥中的污染物。

  在芦小山看来,佛山内河涌污染是历史上经济发展的牺牲品,这在国内已是常见现象。他分析,目前佛山内河涌污染从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到工业污水兼有,根据环保界的经验,“一年污染十年治理”也并不稀奇。

  治 理 对 策

  内河涌治理将“一河一策”

  日前,佛山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虽然佛山市在水环境整治和水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但部分内河涌水质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汾江河、西南涌等广佛交界河涌整治压力大。目前佛山汾江河的溶解氧、氨氮指标仍然不能按照要求稳定达到Ⅴ类水质标准;西南涌全长接近47公里,而且横跨三水、南海两区,又与广州市花都区部分支涌交汇,既跨区又跨市,整治任务非常艰巨。此外,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仍有待完善。

  未来,佛山将继续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管网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未达标的水环境功能河流所在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优先进行改造完善。”负责人表示。同时,佛山市将通过“以奖促治”的方式,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源对水环境的污染。此外,佛山将全面推进内河涌的环境综合整治。具体而言,将针对水环境功能未达标的河流采取“一河一策”的方式。

  治 理 对 策

  “白坭模式”如何解困农村内河涌

  在三水西南街道高丰村委会旁边,池塘因村中的污水排入、富营养化严重而长满了绿萍,俨然一个小型的足球场。同样是村前池塘,在三水白坭镇西岸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在人工湿地一丛花草掩映下,一泓“清泉”正潺潺流入,池塘清澈见底,荷花正含苞待放。

  据西岸村村小组长陈广春回忆,该村也曾出现过“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场景。2009年,白坭镇在西岸村投资建设三水首个人工湿地,利用人工湿地的植物和微生物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将污水转化为清流,达到四类水排放标准,迅即引起关注。两年前,三水将“西岸模式”向全区推广,鼓励300人以上的村进行“人工湿地”的建设,并规定区、镇两级政府以“以奖代补”的方式。目前这种“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在三水已建成了16座。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