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山县葫芦峪 5万亩荒山变成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3年06月08日 09:47   来源:河北日报   杨倩 杨威力 李文亮

    葫芦峪变了。

    起伏连绵的山丘之间,梯田层层,山路弯弯。通过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市场化发展,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在将原来的5万亩荒山秃岭变成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平山县东王坡乡地处太行低山片麻岩区,荒山荒坡资源丰富,但石厚土薄、不适宜耕种。长期以来,山场使用权基本都归农民一家一户所有,一面山坡多家分,农户不是因面积小觉得不值得开发,就是因贫困而无力开发。由于土地产出有限,当地农民生活较为贫困,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

    发展山区经济、实现农民致富的出路在于规模化开发利用广阔山场。资源整合是规模化开发的前提,要将零散的荒山荒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土地使用权流转成为挡在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面前的第一道门槛。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2010年以来,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入股、租赁、置换等方式,取得了东王坡乡5万亩荒山荒坡的使用权,涉及9个村、5000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户承包地块细碎、不利于规模开发和集约经营、现代科技手段不易施展的问题。

    “规模化开发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能够进行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说。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行“山、路、地、水、林、电”齐头并进、综合治理,目标是田块方整化、沟渠标准化、道路网络化、设施配套化。“不论地块面积大小,农用机械都能直接开进去作业,每棵树苗都能及时浇上水。”

    下峪村农民刘明芳20多年前就承包了250亩荒山荒坡,这么多年也没栽活几棵树。如今通过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过去“用镢头连个树坑都刨不出来”的荒山荒坡被改造成了梯田,种上了核桃树。

 

    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2.15亿元,已开发1.2万亩,正在开发1.8万亩,栽植薄皮核桃35万株,一个高标准的核桃种植基地已经成型。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农业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公司+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组织形式,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相结合,实行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开发。“一业”是核桃种植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由单纯种植向深加工领域拓展,通过提炼核桃油、化妆品原料、染料等实现进一步增值。“多业”包括苜蓿、药材、红薯、花生种植,澳大利亚格朗德韦奶绵羊、柴鸡养殖,建千亩薰衣草园、大马士革玫瑰观赏园发展观光农业等。

    根据园区十年发展规划,到2020年,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形成以高标准核桃基地为核心,林下种植苜蓿和中药材、林下养殖、畜禽粪便制沼气、沼渣沼液还田、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立体式生态循环农业开发模式。

    园区内还成立了核桃、苹果、养殖3个合作社,许多像刘明芳一样用土地入股的农民成为合作社会员。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农事操作、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司是投融资的主体,农户是荒山荒坡资源整合的主体,合作社则是利益分配的主体,三者互为依托,共同受益,共担风险。

    规模化开发、集约式经营助推农业生产高产高效。而带领农民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要以市场为导向,靠的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传统农业中,农户分散经营对市场信息收集、反馈不及时,无法同市场进行及时有效对接。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采用工业发展思维,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去年,园区种植的薄皮核桃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园区成为全国仅有的10个有机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努力做到‘第一’和‘唯一’。”刘海涛说他的目标是:别人有的,我排第一;别人没有的,我是唯一。

    按照这种发展思路,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瞄准市场,抢占高端,正着手引进繁育2000只澳大利亚奶绵羊,做绵羊奶深加工,生产高端奶制品;大面积种植薰衣草、大马士革玫瑰,发展观光农业,进行精油提取生产;苜蓿除供给园区内养殖需要外,还将进行榨汁、萃取,生产绿色健康饮品。

    “农产品从初级、低端走向专业、高端,不断延伸产业链,获取更多的附加值,这就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目标。”刘海涛说。

    

(责任编辑:邢鹏飞)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