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年报》报道,9日是国际档案日。8日,复旦大学公开了一批最新收集的档案资料。复旦建校第一届学生的毕业证书、老教授的装卡专用箱、60年代食堂饭票……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记忆在故纸中生生不息。
这张民国年间颁发的毕业证书,大小约4开,明黄底色,四边均缀有双龙戏珠的图案,“复旦公学”4个字分印四角。文凭上方,配有“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上谕”的字样,下方写着“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几个蝇头小字,文凭上方则记载了各门功课的毕业考试成绩。
复旦大学档案馆馆长周桂发介绍,这张“卒业文凭”的主人叫张彝。复旦百年校庆时,张彝的孙儿、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将祖父的毕业证书捐赠给了复旦档案馆。
泛黄的纸张记忆了一代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复旦大学1961年粮票收据”、“1963年、1964年食堂饭票”……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的清贫岁月。
从1997年起,复旦档案馆向院士、著名学者等人士征集他们个人保存的档案,如手稿笔记、证书证件等。到目前为止,档案馆已经为36位教授建立了人物档案。
昨天在复旦档案馆公开的物件中,另有裘锡圭先生50年代临摹甲骨文画卡,蒋学模教授领衔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第一版手稿、外文学院陆谷孙教授《英汉大辞典》的手写讨论稿原件。
此外,一批复旦名师的手札、笔记和信件也同时公开。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