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国内两大电商巨头京东商城和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相继展开促销活动,力度之大,时间之长均超过以往。对此,业内普遍认为两家巨头展开此轮价格战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进一步做大营收,为未来的IPO做准备。
京东和阿里巴巴的目标是成为未来中国零售业的巨头,以及以此为核心建立包括零售、物流、金融、数据分析等业务在内的庞大商业帝国。然而有分析指出,京东和阿里巴巴目前的资金面情况仍不容乐观,只有通过IPO进一步融资,才能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
再掀价格战
“促销”已经成为国内电商企业生存中的常态。作为营销手段,促销不但能够帮助电商企业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营收,还能在消费者和市场中快速建立知名度和口碑。2012年11月11日,在“双十一”当天,淘宝系销售额达到惊人的192亿元,其中天猫销售额高达132亿元。另据第三方统计机构数据,“双十一”当天,几家主要电商企业的销售额超过了300亿元,让消费者和市场人士对电商企业的促销效果咋舌。
2013年电商促销卷土重来。
5月下旬,京东宣布,将从2013年6月1日到30日,开展以“十年不遇,低价来袭”为主题的店庆促销。和2012年京东挑起的“8·15”价格战“高调开打,草草收场”不同,此次京东采取了一波接一波的持久战:图书1折闪购;3C全场低至5折起;个人护理化妆、母婴服装5折;“7天7夜7亿钜惠”等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6月18日店庆当天,京东还将推出“四核大屏智能手机618元起”、“手机配件6.18元起”等活动。
6月6日,天猫宣布,将按照年初的规划,启动6月年中大促,数万品牌,20余万种商品共同参与。天猫将自掏2亿元现金直接回馈消费者,同时,天猫还会补贴2亿元现金给参与活动的5000多商家作为促销费用。
对于两大巨头的促销活动,其他电商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跟进。
备战IPO
对于京东和天猫的此次促销,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京东和阿里巴巴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进一步做大营收,为未来的IPO做准备。
“京东和阿里巴巴的最终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做一家大型电商企业,如果以此为目标,两家公司都早已达到了上市的标准,甚至根本就不用上市,因为以京东和阿里巴巴目前的体量,以及在业内的地位,盈利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位电商人士介绍说,京东和阿里巴巴的目标是成为未来中国零售业的巨头,以及以此为核心建立包括零售、物流、金融、数据分析等业务在内的庞大商业帝国。因此,两家公司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IPO进一步融资,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
另外,目前京东和阿里巴巴均引入了举足轻重的战略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同样希望两家公司进行IPO,以便其实现投资回报。
根据公开数据,京东的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23亿美元。而目前京东仍未表示公司何时盈利,这意味着,仅凭京东目前的经营情况,将无法帮助股东实现投资回报,因此IPO就成了股东实现投资回报最为现实的方式。
阿里巴巴方面,为了回购雅虎所持股份,公司于2012年下半年通过发行普通股、可转换优先股以及银行借贷,共融资约59亿美元用于此次股份回购。和京东相似,阿里巴巴的股东同样有着对投资回报的要求,而IPO则是实现其回报的重要途径之一。
尽管京东和阿里巴巴一直没有对IPO明确表态,但市场分析普遍认为,IPO是两家公司未来注定要迈出的一步。因此,两家公司必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做大营收,否则公司IPO时不但难以获得较高估值,其IPO后也可能无法得到投资者的支持。
目前,市场对京东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现有估值众说纷纭,数额也相差较大。以阿里巴巴为例,有投资机构认为阿里巴巴目前的合理估值在550亿美元左右,而另外一些投资机构则给出了阿里巴巴高达2000亿美元的估值。但一个市场公认的观点是,两家公司如果进行IPO必须获得高估值,以便获得更多资金,否则不但无法解决其实现宏大目标的资金支持问题,也无法在IPO后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各种促销和价格战,来进一步扩大公司营收,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京东为例,2012年京东的销售额超过600亿元,较2011年的210亿元增长接近200%。对此,市场分析认为,这样的业绩增速很容易赢得投资者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以京东目前的体量,如果能继续实现高增长,必将激发投资者对京东的追捧。另外,如果IPO时辅以“做未来中国零售业巨头的目标,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等业务的综合性商业帝国”这样的“故事”,京东不但可能在IPO时获得高估值,完成超额融资,还会在IPO后持续受到投资者追捧。目前的阿里巴巴和京东具有相似的处境,而最能带动公司营收增长的,毫无疑问是淘宝和天猫。因此,淘宝和天猫适时地进行促销和价格战,也在情理之中。
资金面不容乐观
有分析指出,京东和阿里巴巴目前的资金面情况仍不容乐观,所以需要进行IPO,而各种促销和价格战,就成了备战IPO的常态化手段。
京东C EO刘强东在内部邮件中称,公司“账户上最多已经拥有150亿元现金储备”。但外界却不这么认为。
公开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6年间,京东共融资23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45亿元左右(考虑不同时期汇率变化)。
业内普遍认为,由于京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现金储备和支出来源只有一个,就是融资。而根据业内推算的京东亏损情况,以及京东的销售规模,到2013年,京东此前三轮的融资就将花费殆尽。
尽管上述估算显得“简单粗暴”,并不能反映京东的真实资金水平。但已有的公开信息却显示,京东的资金状况并没有刘强东说的那么好。一位长期研究京东营收的财务分析师介绍,2012年,刘强东宣布同时在全国开建6个仓储基地,物流投资36亿元;2012年,京东宣布与内蒙古和江苏省宿迁相继签订云计算中心项目投资协议,投资总额达40亿元;2012年京东在香港召开上市推介会披露数据,2011年京东市场推广费为5亿元,2008年奥运期间京东央视推广2.3亿元,2011到2012年人力资源支出高达25亿元。仅上述支出,已经花费了京东融资的145亿元中的约100亿元(考虑不同时期汇率变化)。因此,目前京东手中资金只有大约50亿元。另有财务分析人士表示,如果真像刘强东所说“京东拥有150亿元现金储备”,那么京东的资金利用率将非常低。不但京东的财务人员不会这么做,京东的股东也不会让如此之巨的现金闲置。
京东的50亿元是否够用?根据京东2012年的物流建设投入,以及京东的全国物流规划,京东仍需要在7个城市建立不同级别的物流仓储基地,其投资规模预计和之前的36亿元持平。另外,刘强东还要建设平台战略所需的数据中心,甚至金融服务体系,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此测算,京东难言手头宽裕。
阿里巴巴同样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私有化B 2B的要约价格为每股13.5港元,私有化耗资在190亿港元左右,约合160亿元人民币。另外,2012年5月21日,阿里巴巴与雅虎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将以为71亿美元(63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新增阿里巴巴优先股),回购雅虎手中持有的一半阿里巴巴股权,即20%的阿里巴巴股份。这意味着完成这两项回购,阿里巴巴动用了约610亿元。而公开信息显示,为了完成这两项回购,阿里巴巴已经进行了一轮高达59亿美元(约380亿元)的融资。
除此之外,根据雅虎提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资料,阿里巴巴在整体IPO时,可以选择从雅虎回购剩余的20%股权,但IPO必须满足发行价较阿里巴巴回购雅虎股份每股价格溢价110%。这意味着如果阿里巴巴选择在整体IPO时回购雅虎所持股份,其回购成本可能达到14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47亿元。
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启动全国性的物流网络建设,一期投资1000亿元,尽管不是阿里巴巴一家出钱,但作为主导者以及整个物流体系的建设者,要实现目标,阿里巴巴仍需要进行巨额投资。而未来,阿里巴巴一直渴望的金融业务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支撑。(记者 侯云龙)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