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公园六大原则护理“杭城之肺”
6月13日,海南省党政代表团考察杭州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图为省委书记罗保铭等代表团成员在听取园区发展模式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园在城中,园在水中,水在园中。
来到西溪,你会对绿色和生态有更深的体会;漫步西溪,文化与生态的共鸣让人如沐春风。
开园仅8年的西溪湿地公园,年游客量已达400万人次。开园后,这片距杭州市中心仅十几公里的城中湿地,生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建设者始终恪守“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六大原则,守护珍惜“杭城之肺”。
自古以来,西溪的名声不在西湖之下,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乘船徜徉于湿地公园,迎面而来的是绿的世界,两岸绿树成荫,溪水碧波荡漾。摇橹声声伴虫鸣,和谐的“湿地协奏曲”令人深深陶醉。
水面上漂浮的除了枝叶之外,难见各种现代垃圾。溪水岸边一座座古建筑或仿古建筑散发出浓浓的历史气息,不远处的水泥森林和车水马龙,与这片世外桃源似乎属于不同的世界。
“湿地生态是西溪的‘根’和‘魂’,是西溪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西溪湿地公园管委会副主任梅晓增告诉记者,基于西溪湿地的现状和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要求,为了保护西溪湿地特有的生物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修复清雅秀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园区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房屋整修等措施,恢复和增强湿地的生态功能,改善了湿地的生态环境。
几个细节可以说明西溪生态保护措施的细致入微:
往来于西溪园区的船舶,除了摇橹船,就是电瓶船,这正是为了避免油污染影响湿地生态。用于防浪固土的小木桩,并没有将湿地中的“小岛”完全包围,而是留出了半边不打桩,为小螃蟹、泥鳅等预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最小干预湿地生态的自然衍生。
梅晓增说,依据打造“国际旅游综合体”和“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典范”的目标,西溪湿地总体形成了“以福堤为纬、绿堤为经,南有高庄,北有创意产业园,东有花朝节,西有董湾配套服务”的空间发展格局。在功能上,园区则基本形成了一个集“生态保护恢复区、湿地旅游度假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科研科普宣教区、高端商务集聚区、休闲健身养生区、影视创作拍摄地”等“六区一地”于一体的业态发展集群。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溪湿地公园也十分重视保护文化生态。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名士视西溪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留下了大批的诗文词章,园区均加以保护和合理展示。西溪民俗文化非常丰富,至今仍保留了龙舟赛等诸多传统民俗,园区则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西溪龙舟胜会、西溪探梅节、河渚听曲等节庆活动或文化景点,传承西溪文化。
如果说,“六区一地”的业态发展集群,是西溪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关于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西溪模式”的实质,则是根据西溪的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找到了一个“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平衡点”,走好了一条保护与利用的“平衡木”,摸索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度”。
这儿,确实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