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传苏州中考语文答题卡设陷阱 教育局辟谣

2013年06月20日 15:56   来源:现代快报   孙佳桦

  前天,有网民在苏州《寒山闻钟》论坛发帖,称今年中考语文纠错题设置了陷阱,让拿到答题卡A卷的考生吃了亏。这一说法扰乱了很多家长、考生的心神。昨天下午,苏州市教育局通过网络晒空白答题卡、群发家长短信等方式发表声明,此事纯属子虚乌有,大伙请勿以讹传讹。

  网上晒答题卡粉碎谣言

  根据这名网友的说法, 按照正常的逻辑,语文纠错是先把错别字找出来,再写出正确的字。但在今年的语文试卷中,答题卡B卷与以往一致,答题卡A卷则是相反的,要先把正确的写出来,把错误的写在下面。其认为,这样的“陷阱”对一部分考试不公平。

  昨天下午1点左右,苏州市教育局在《寒山闻钟》发置顶帖声明,网民“xieyajie”和“szxf1973”分别在该论坛发的《2013年中考语文》、《2013年中考语文纠错题设置陷阱》等帖子混淆是非,与事实严重不符,严重扰乱中考考试秩序,部分家长和学生看到后,纷纷网上跟帖、电话投拆,以讹传讹,影响了考生的情绪,也扰乱了正常中考考试秩序。请大家切勿听信谣言,以讹传讹。此外,教育局还上传了空白答题卡A卷、B卷的照片。记者看到,照片中,两张答题卡中的纠错题格式完全一致,均为“上一栏写错字,下一栏纠正”的形式,彻底粉碎了谣言。

  谣言困扰很多家长考生

  昨天下午3点多,景范中学考点外,家长们一边等待孩子中考结束,一边闲聊。记者注意到,谈得最多的,是一条刚刚收到的、来自市教育局的澄清短信:“昨天有网民在《寒山闻钟》发布虚假信息,反映中考语文题有问题,纯属造谣滋事……”

  “原来是个谣言,这两天我都快愁死了。”刘先生告诉记者,几乎每个家长都听说了这件事。为了不影响儿子接下来的考试,他一直隐瞒着这个谣言,也不让他上网、看电视。直到收到这条澄清短信,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地。

  下午3点40分,最后一门化学考试结束后,考生陆续走出了考场。“传谣言的人太过分了。”十六中的小赵气愤地说,自己用的就是A卷,起初听人说B卷有“陷阱”,还很庆幸,后来又有人说是A卷出错,一下子蒙了。“我压根记不清格式是怎么样的,就按照平时的习惯答题了。”小赵说,这也是很多学生被“唬”住的原因。他希望,要追究造谣者的责任,给所有考生、家长一个交代。

(责任编辑:石兰)

闂佸憡甯掑Λ鏃堟閳哄懎绀嗛悽顖e枤缁愶拷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