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莫台村的梦想——贵德县河西镇加莫台村见闻

2013年06月25日 15:31   来源:青海日报   李明

  加莫台,位于贵德县河西镇的一个普通村庄,这里生活着回、汉、藏、土等多民族,他们相互团结、相互融入,共同勤劳耕作在这片富饶的土地。团结就是力量,加莫台村的发展正是印证了这句朴素的哲理。

  近日,记者来到了加莫台村,采访土地流转带给村里的变化。村支书俄日是一名藏族,村委会主任马国元是一名回族,谈起土地流转,他们都先从民族团结开始说起。俄日介绍,加莫台村共有246户人家,1136人口,民族有回、汉、藏、土等,其中少数民族的人口占到60%以上。马国元说,村里虽然由多民族构成,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习惯,但世世代代都很团结,大家在一起生活得很幸福。

  也许幸福两个字还不足以涵盖加莫台村的过去和现在,但可以肯定的是,民族团结是幸福的基石,也是加莫台村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团结鼓舞了人心,凝聚了干劲,在村里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村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大家很快会化解分歧,找到共同点。尤其是在村里的土地流转过程中,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加莫台村共有耕地1760亩,目前已经流转1574亩,虽说在流转的前期,并非一帆风顺,但经过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会议,给大家深入浅出地算经济账,最终一致通过了土地流转的决议。

  “土地流转有很多好处,最重要的是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村支书俄日说起土地流转带给村的变化,简明扼要的总结了这么一句话。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亩地的冬小麦,种子、化肥、农药、水费、收割费等等,就需要600元左右的开支,这其中还不包括人力,而每亩冬小麦收成600斤左右,每斤市场价格1.1元,一年忙下来660元,仅仅够个本钱。土地流转出去,每年每亩地的租金收入是550元,而且每三年涨50元,不用投入一分钱,这550元就到手了,当然,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并不仅仅是每亩地550元,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模式,也为农民群众创造新生活埋下了关键的伏笔。

  加莫台村共有三个社,一社和三社流转出去的土地,目前在进行规模化的青稞种植,二社流转的土地目前正在建设一个大型的蔬菜种植基地。

  现在共有130名村民在自家的土地上打工,每天的收入是50元,这部分村民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村里的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跑运输、搞建筑、做生意,目前加莫台村每年外出务工的村民600人左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加莫台村,我们走访了村民张海龙的家。自从土地流转之后,他腾出手开始做牦牛育肥的试验,今年是头一年,他育肥牦牛30头,就目前来看,进展很顺利,预计每头育肥牦牛的纯利润在2000元左右,到今年年底的时候,他准备将规模扩大到100头。

  土地流转出去后,村民们从土地劳动中转移了出来,并将产业调整到效益好的产业中来,这其中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根本的转变,挖虫草、跑运输、搞建筑、牛羊育肥、开饭馆、开商店,可以说,腾出手来的村民们闲不住,通过党委、政府的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和引导,加莫台村的村民们意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而土地也不再是他们唯一的“命根子”,尝到甜头后,发家致富的愿望更加的强烈了,步子也迈得更大了。

  村支书俄日说,土地流转从根本上改变了加莫台村的生活,去年村里种植核桃树360亩,今年村里还将上马牛羊育肥项目。可以说生活一天比一天有奔头了,今天的发展势头和幸福生活,村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如今一一的成为了现实。

  农民增收不是土地流转带来的唯一好处,同时也有力推进了特色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加莫台村流转出去的880亩土地上,祥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在建设200栋半地下室节能温室,预计今年的6月就可以竣工投入生产,届时可以吸纳加莫台村120名村民在这里打工。

  通过对加莫台村的采访,记者深刻的感受到,团结、稳定是加莫台村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土地的成功流转,不仅带来了农民的增收,更是给农民带来了观念的转变,对于新生活的渴望和梦想每天都在继续,他们的梦想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是属于一个国家的梦、一个民族的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这个梦包涵了每一个百姓最朴素的愿望,而如今,这个梦想在加莫台村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