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青岛公租房无外来务工人员申请 回应称无房源

2013年06月25日 16:59   来源:齐鲁晚报   邱晓宇 张晓鹏

  从去年开始,外来务工人员就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了,但是时至今日,却没有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没有房源是无人申请的主要原因。

  外来务工人员无人申请公租房

  24日,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陈立新参加《行风在线》栏目,针对保障房申请、房产证办理、房产登记查询收费标准等相关问题与听众进行沟通。

  有不少市民询问外来务工人员可不可以申请公租房、廉租房以及经济适用住房?陈立新介绍,从去年开始,从外来务工人员就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今年青岛市出台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意见》,明确规定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职工都可以享受公共租赁住房的政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地、市以上政府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性住房的管理范畴。

  但记者了解到,从去年至今,并没有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租房。谈及原因,住房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员解释,现在没人申请主要是因为没有房源。据了解,目前青岛市建设的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租赁住房正在建设和筹集中,暂无可配租房源,下步待房源基本具备配租条件后,将按规定组织实施配租。

  房产登记查询收费标准降低

  有市民去年到房产交易中心查询房产登记情况,查询结果打印一份收费50元,这名市民当时想开一份证明,工作人员说查询一次就要交一次钱。该市民认为,第一份证明需要查询,打上姓名、身份证号。第二份就是打印或复印的过程,每份收费50元太离谱。

  针对该市民反映的收费问题,陈立新介绍,查询房产登记收费是有法可依的。山东省物价局、青岛市物价局都有相关文件表明房产登记的查询需要收费。收费标准原来是个人开证明收50元,单位开证明收300元。从今年4月1日开始,个人查询房产登记收取20元,单位查询房产登记收取50元。陈立新称,考虑到居民的承受能力,考虑到各种成本,目前费用已经大大降低,对广大的居民来说是一项利好。“目前规定查询房产登记按照次数收取费用,这是文件的规定。”陈立新说。

  14500户居民可以拿到房产证了

  有不少市民反映办不下房产证,影响落户和孩子上学。陈立新介绍,近两个月,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已经针对这种情况为18个房地产项目完善了登记手续,全市14500户居民现在可以办理房产证了。

  两个月以来,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通过媒体、网络、信访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居民在办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主动约谈出现问题的一些项目的法人单位,帮助分析原因,梳理问题。同时主动牵头协调,帮助各个房地产项目完成各项验收,特事特办,受理了一些手续不够齐备的房地产项目的办证申请。(记者 邱晓宇 张晓鹏)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