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上半年缴获18千克毒品 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

2013年06月26日 11:46   来源:西海都市报   

  没有一种花朵像罂粟花一样妖冶而又神秘,也没有一种花朵像罂粟花一样孕育罪恶和血腥。二十多年前,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又是一个6月26日,毒品带来的血泪再次提醒人们——

  青海警方上半年缴获18千克毒品

  5月19日,破获一起特大运输毒品案,现场查获冰毒200余克。

  6月6日,破获一起特大非法持有毒品案,查获海洛因50余克。

  6月7日,破获两起特大贩毒案,缴获冰毒400余克。

  6月13日,在省公安厅相关部门协助下,刑侦、禁毒大队联手破获一起特大贩毒案,缴获毒品565克、麻古100粒。

  ……

  6月25日,记者从西宁市公安局城东分局获悉,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城东警方破获多起毒品案件,缴获的毒品超过1.1千克。

  在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的努力下,2013年我省禁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6月18日,全省公安机关破获140起毒品案件,缴获毒品18千克。

  据悉,2012年,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缉毒破案战役,抓住专案侦查、打击零星贩毒、堵源截流等关键点,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79起(3起为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354人,缴获毒品19695克,其中缴获海洛因11320.9克。

  去年全省查获吸毒人员1684人

  公安机关还加大对吸毒人员的管控力度,2012年,全省共查获吸毒人员1684人次,其中强制隔离戒毒756名,社区戒毒870名,治安处罚58名。

  按照国家禁毒委的部署,我省采取自主择业、分散安置、集中安置等方法,全力推进戒毒人员就业安置工作,创建了“青海省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基地”和“大通县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点”,目前已安置2113名戒毒康复人员就业。

  未发现大面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

  2012年,全省部署开展易制毒化学品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查验力度,积极推行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发证,全省共有71家企业安装使用系统,占易制毒化学品相关企业的53%。

  专项行动期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委公安机关破获全省首例非法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案,抓获违法人员3名。

  同时,在过去的一年,全省各部门按照省禁毒委要求,各地严格落实禁种铲毒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充分发动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踏查,我省未发现大面积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问题。

  流动课堂

  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各地及交通、民航、铁路等成员单位利用农民工返乡和群众探亲访友等有利时机,针对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禁毒流动课堂宣传活动。

  影像力量

  去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省禁毒办联合省摄影家协会筹划开展全省禁毒题材摄影作品大赛,并于6月26日举办大赛颁奖典礼;省禁毒办与青海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七集禁毒专题片,于国际禁毒日期间连续播放。今年,省禁毒办继续与青海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四集禁毒专题片,于国际禁毒日期间播放。

  联动与榜样

  省妇联、省总工会、省戒毒管理局分别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开展了“禁毒知识进万家”“职工远离毒品行动”“全省戒毒系统场所文化月”等活动,各州、市、地也以开展文艺演出、拒绝毒品进校园、履行禁毒义务参与禁毒斗争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2年,省禁毒办被国家禁毒办、国家禁毒基金会评为全国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5名个人被评为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不让毒品进我家

  省妇联和省禁毒办联合主办了全省“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打响了广大妇女和家庭参与禁毒“人民战争”,努力遏制毒品对妇女、未成年人和家庭的危害,推进禁毒工作社会化进程,维护家庭、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让全社会共同构筑起家庭禁毒的坚固防线。今年6月,省妇联与省禁毒办联合在海东地区平安县举办全省“不让毒品进我家示范点启动仪式”,在全省选择11个县作为示范点开展禁毒工作。

  百千万工程

  2013年,我省禁毒宣传“百千万工程”利用“文化大篷车”,在近一百天的时间里,行千余公里,进万户家门去开展禁毒宣传工作。“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是希望改变以往禁毒宣传只围绕“全民禁毒宣传月”开展的旧模式,通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法律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禁毒宣传日常化,不断深化全民禁毒意识。

  禁毒之星

  今年5月、6月,省公安厅、省禁毒办联合西海都市报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禁毒之星”的评选,挖掘优秀“禁毒人”、报道先进人物事迹。经过初选、复选、终选、公示等过程,评选出了我省“禁毒之星”6名。活动共获得33万余张有效选票,全省参与投票人数达26万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地掀起了“学习禁毒之星事迹,不断提升正能量”的热潮。

  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

  6月,省禁毒办与省教育厅根据客观公正、符合实际又利于工作的原则,变更了国家级及省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将青海师范大学、西宁市回族中学确定为我省国家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将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湟川中学第一分校、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乐都县职业技术学校确定为我省省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

  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当前,我省内滋生、诱发毒品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依然存在,省内毒品问题总体呈发展蔓延态势,毒品危害日趋严重。

  毒品犯罪呈上升趋势

  2012年全省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79起,其中破获零星案件162起,同比上升12%,破获重大案件47起,同比上升68%,破获特大案件71起,同比上升92%。一方面,说明我省缉毒职能部门侦查打击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我省毒品犯罪多发的基本态势。

  合成毒品危害日趋严重

  虽然传统毒品海洛因仍处主要地位,但是冰毒、K粉等新型合成毒品犯罪越来越突出。2012年,全省共破获合成毒品犯罪案件83起,同比上升51%。从我省吸毒人员比例看,2012年,共查获滥用合成毒品人员1012人,同比上升66%,占查获吸毒人员总数的15%。

  涉毒地域不断扩大

  2008年,毒品问题涉及我省13个县(区),2012年增加至34个,占全省县(区)总数的79%。海北四县,黄南同仁、尖扎县,海南五县,果洛玛沁、班玛,玉树杂多、治多、玉树县,海西乌兰、都兰、天峻都不同程度出现毒品问题。

  吸毒人员不断增多

  2012年,全省共查获吸毒人员1684人次,近三年每年查获的吸毒人数平均以37%的速度上升。目前,省内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五千余人,且身份呈多元化特征,有公司职员、企业管理人员、工人、农民、学生、个体经营者和无业人员。其中,男性占87%,18至35岁占23%,36至59岁占76%。

  毒品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

  随着我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毒品对社会的危害也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态势。因为毒品而引发的杀人、抢劫、盗窃、卖淫等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多,不少吸毒人员因为毒品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毒品已经成为违法犯罪、传播疾病、破坏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的社会毒瘤。

  海洛因

  俗称白粉,由吗啡加工制作而成,医学上曾广泛用于麻醉镇痛,但成瘾快,极难戒断。长期使用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并导致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的损害。注射吸食还能传播艾滋病等疾病。

  吗啡

  鸦片中的主要生物碱,在医学上,吗啡为麻醉性镇痛药,但久用可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一旦失去供给,将会产生流汗、颤抖、发热、血压升高、肌肉疼痛和痉挛等明显的戒断症状。长期使用吗啡,会引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吸食吗啡,会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

  冰毒

  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故被称为“冰”,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冰毒的精神依赖性很强,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错觉,从而引发暴力行为。

  摇头丸

  常制成片剂具有中枢神经兴奋和致幻作用,服用者一听到节奏狂放的音乐便会不由自主随音乐摆动头部,故称“摇头丸”。服用者会出现活动过度、感情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出现幻觉、空间定向力障碍和暴力倾向等。成瘾者会出现头晕、乏力、体重减轻、失眠、恶心等症状,长期服用除导致精神分裂外,还会导致死亡。

  麻古

  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外观与摇头丸相似,通常为圆形片剂,有多种颜色。服用后会使人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极度兴奋,能大量耗尽人的体力和免疫功能。吸食者极易被犯罪分子利用,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K粉

  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通常在娱乐场所滥用。服用后遇快节奏音乐便会强烈扭动,会导致神经中毒反应、精神分裂症状,出现幻听、幻觉、幻视等,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的损害。此外,易让人产生性冲动。(作者: 何耀军)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