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环保部日前发布5月份74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京津冀地区表现得尤为“灰头土脸”:5月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仅为27.4%,远低于全国水平;空气质量最差10个城市中,京津冀地区占据八席。
至此,京津冀区域污染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而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成为政界和学界的共识。专家表示,京津冀联防联控机制的“梦想照进现实”,需要突破多重行政壁垒,也需建立起一整套长效的良性机制和大气补偿机制,充分动员全民参与。
北京周边地区污染较严重
近日环保部发布5月份74城市空气质量状况,74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0.1%,超标天数比例为39.9%,其中轻度污染占29.4%,中度污染占8.3%,重度污染占2.1%,严重污染占0.1%。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地区表现得尤为“灰头土脸”。京津冀地区5月份重度污染以上天次占8.7%,高于全国6.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为27.4%,而这一数据在长三角、珠三角则高达60.7%、89.5%。
而在10个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中,京津冀地区占据8席,其中有6个在河北,包括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保定、衡水。
与4月相比,北京市空气质量也出现反弹。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均有所上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由62.1%下降到25.8%,下降36.3个百分点。
实际上,河北省一直是空气质量黑榜的“常客”。在4月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城市空气质量最差的10城市中河北省占据“半壁江山”,其中石家庄、邢台、唐山、邯郸名列前四位,保定位居第六。
早在2004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公布2003年度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排名,石家庄被列为1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位列黑榜的省会城市。
十年之后,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2013年1月和3月石家庄排名位列倒数第二,2月份和4月份石家庄更是垫底。截止到5月29日,石家庄今年优良天数只有12天,优良率仅8.1%。
每个城市都无法独善其身
然而,近年来首都北京一直不遗余力地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严格控制排放,力图甩掉“霾都”的帽子。
据了解,北京现有30座远郊新城集中供热中心用以替代近千座小型、分散燃煤锅炉。2012年北京市在能源消费总量增加84%的同时,燃煤消费量下降12%,优质能源比例达75%,而万元GDP能耗更是低至0.43吨标准煤,为全国最低。
另外,北京市2012年发布工作方案提出,将“十二五”燃煤总量由此前确定的2000万吨,进一步削减至1500万吨。
除此之外,北京还铁腕整治交通系统,在全国率先执行第五阶段机动车新车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淘汰更新15.6万辆黄标车和60.1万辆国Ⅰ、国Ⅱ老旧机动车。
天津似乎也下了决心。根据天津在2012年提出的规划,到2015年,天津市煤炭消费量与2010年相比,增量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即到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为6300万吨。
即便如此,北京、天津依然没有摆脱雾霾的“魔爪”。
实际上,与首都低燃煤相对,“邻居”河北省燃煤总量一直居高不下。早在2010年时,河北的煤炭消耗量就已达到2亿吨以上;2012年,河北省能源消费量居全国第二,单位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氮氧化物、烟(粉)尘的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二氧化硫排放居全国第二。
“区域性污染中的每个城市都不能独善其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先良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污染最初是一个个点状的污染源,可被周边高质量的空气稀释。但当某个区域的污染点源较多时就会连成片,周围空气稀释就很困难,形成了区域性的污染,治理难度也加大。
“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25%以上的污染源自外地,如果在重污染天气情况下,可能会更高。”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
而一份来自某环保组织的报告也印证了京津冀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的影响。报告称,2011年京津冀地区的196个煤电厂导致了该地区约9900例过早死亡,其中北京2000例,天津1200例,河北6700例。其中,75%的过早死亡由河北省内的煤电厂导致。
■解决途径
区域联防联控须突破多重行政壁垒
京津冀区域空气污染治理似乎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实际上,因京津冀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突出,政府也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2012年底,环保部首次提出成立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甘宁等跨省区域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再次提出将推进建立环渤海包括京津冀在内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然而,到目前为止,京津冀联防联控仅停留在政府的号召和简单的协议上,并未真正落实到施行细节中。
不少专家表示,在统一的预警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没有北京周边城市群的协同配合,仅靠北京一地的“单打独斗”无异于螳臂当车。
“因涉及两市一省,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从设想到真正落到实处需要突破重重壁垒,建立起统一协调的运筹机制。”著名环保学者董良杰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直言,这需要三地打破政治壁垒、协同作战,由行政级别上高于三地的国务院牵头,环保部去落实建立这一统一的协调机制。
实际上,在2008年,为确保奥运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经国务院批准,环保部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6省以及各协办城市建立了全国首个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使得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上海世博期间也仿照奥运模式,出台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工作方案。
“奥运模式是作为行政指标执行的,现在靠自觉很难。”董良杰表示,这就要求国家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实行信息公开、充分动员全民参与,从而建立起京津冀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
对此,王先良持有同样的观点:“政府要起到当然主导作用,但没有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机制就无法长存。”他补充,这套机制要能够灵活地引导企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引导联防联控变被动为主动。-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 实习生 侯润芳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