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院校毕业生 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

2013年07月01日 08:41   来源:每日新报   

  天津北方网讯:在“最难就业季”的背景下,上周末结束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尤为引人关注,本次大赛规模创历史之最,职业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大学生“回炉”职校以求更好就业等现象颠覆了许多人的传统认知。透过大赛热闹的背后,我们既看到了大赛推进职教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看到了职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就业、吸引国外同行目光等更深层次与多元的影响。

  数字

  今年大赛规模创历史之最

  回顾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事本身的发展,自2008年赛事永久落户天津之后,赛事无论是规模还是内容这6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教育部介绍的情况来看:自2008-2013年,大赛主办单位由11家增加到31家;承办地由天津一市扩增到15个分赛区;赛项数目由24个增加到100个;参赛选手从1862人增长到逾万人,参与企业从近百家增长到近千家。

  而在100个赛项中,一、二、三产赛项占比分别为10%、40%、50%,与产业结构基本吻合;新增26个赛项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赛项有22个;近九成的赛项融入了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大赛体系基本构建起国赛、省赛、校赛的大赛体系,“人人都参与、专业大覆盖、层层有选拔”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今年32个地区组织了省赛,相关专业1/3的在校生参加了选拔。

  同时大赛开放程度日益增加,今年大赛联办单位中,国务院组成部门有15个。在参与方,今年有50个国家的500名代表以不同形式参加全国大赛。

  亮点

  拆装战斗机发动机 首进技能大赛

  在量上不断突破以往的同时,本次大赛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在质的方面同样寻求提升。在天津主赛区的30多项竞赛中,尤以首次进入比赛的赛项——飞机发动机拆装检测与维护比赛最具代表性。涉及飞机这样高精尖产品的比赛项目进入比赛,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大赛竞赛水平的含金量。

  据介绍,比赛拆卸的发动机是我国第一个超音速战斗机歼6身上的原装发动机,经历过实践考验,为我国国防做出过贡献。比赛的看点在哪?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航天与汽车学院院长李文告诉记者,学生们连续比赛6个小时,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发动机的拆卸与安装。听起来似乎简单,不过李文解释说,飞机发动机的维修好比医生做手术一般,过程的规范与准确度非常重要,因此比赛重点比拼的是拆卸与安装,对学生来说完成整个过程就非常不易,特别是战斗机的发动机,更是提升了比赛的难度。而对于飞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飞机相关内容进入大赛,将有效提升学生竞争意识,与企业的需求对接得更紧密。

  看点

  获奖选手就业

  呈现“三高一好”

  跳出大赛来看职业教育,近几年职业教育自身的变化与影响亮点不断。在今年大赛的媒体见面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就主动提到,就业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检验教育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依据之一。而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工程”重点建设的39所高校。葛道凯坦言:“这组数据出乎我的意料。”我国多年以来的社会认知是,大专比中专就业好,本科比大专好,硕士高于本科,博士高于硕士,越往“上”越高。而这组数据颠覆了他“十几年的认识”。

  大赛获奖选手

  工作单位分布

  回到大赛,从就业这项指标来看,大赛获奖选手整体情况更是令人感受到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热度。2008年-2012年,全国大赛决赛阶段参赛选手总计23047人,获奖选手总计13828人,获奖选手就业情况呈现“三高一好”,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最靓丽名片——就业率高,达99.33%;就业对口率高,平均达到90%以上;从工作单位分布来看,就业社会认可度高;发展前景好:高职月薪平均5000元以上,中职平均3000元以上;80%以上获奖选手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成为业务骨干。

  现象

  本科生“回炉”职业院校 学完技能再就业

  其实,除了数据颠覆了葛司长“十几年的认识”外,本科生“回炉”职业院校的现象,同样颠覆了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

  记者从天津机电工艺学院了解到,面对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渠道也随之调整——到职业院校“回炉”,更加务实的就业。目前,该校已经与天津大学、天津职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培训合作关系,每年应届毕业生都会到这里进行1-4个月的培训。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已经有近500名大学生接受了类似的培训。

  天津大学机械学院数控专业的李岚,目前就职于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从事设计工作,月薪4000元。去年4月,在学校的组织下,她参加了机电工艺学院的技能培训,学习了从电焊、铸造到建模等数控行业基本的操作技能,并获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用李岚的话说,她自己可谓是学历证、学位证、职业资格证“三证”齐全,投出第一份简历就被三星公司录取了。“我们在课本上学的都是原理,没有真实的操作。到了机电工艺学院,有专门的老师一对一辅导,根据我们学的原理教我们操作。我投简历时,面试官就问我‘你学数控,具体操作过吗?’我说操作过,而且还会编程,人家马上就要了。”

  机电工艺学院王千文副院长告诉记者:“近几年,像李岚这样的大学生来到职业院校接受技能培训的越来越多。他们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接受实践技能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砝码。针对大学生的技能培训,实际上就是为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这对他们搞技术研究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另外还有可能得到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王千文副院长认为大学生学技能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影响

  大赛首次迎来国外院校“取经”

  随着大赛影响力日益提升,去年开始引入国外选手同台竞技,成了一大亮点。今年大赛的国际元素进一步丰富,除外国选手同台竞技这样的形式外,大赛凭借自身的规模与影响,今年还首次吸引了国外高校大赛期间“取经”如何办大赛。

  记者了解到,来自新西兰的怀卡托理工学院的一行人对大赛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观察,他们此行一个重要的目的便是“取经”如何办大赛。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裕葳告诉记者,怀卡托理工学院是他们的合作院校,此次考察他们在接待组织方面提供了主要支持。而双方的结识与合作也是源自大赛。

  去年,新西兰的教育代表团到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来考察大赛时,对中国的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非常感兴趣,但苦于了解的渠道、方式不多。因此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提出愿意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和新方共同成立中新职业教育研究院,双方吸取各自在职业教育方面特长,把双方的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新方对这个提议非常感兴趣,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中新职业教育研究院已经正式运行。而恰好明年6月怀卡托理工学院将首次承办新西兰全国技能大赛,学校专门派人过来就如何办大赛“取经”,这也是国外高校首次来技能大赛“取经”。

  怀卡托理工学院校方人员告诉记者,中国的技能大赛在组织、宣传以及学生比赛中的技能水平令他们印象非常深刻。而他们这次前来“取经”最关心的便是大赛赛项如何向主管部门申办、比赛赞助如何到位、竞赛内容如何确定等内容,他们此行收获颇丰。

  让课程跟上需求企业揽才更有谱

  学校承办参与、企业赞助观摩,多方合作将职业教育领域这一赛事办得规模越来越大。毫无疑问,学生通过赛事得到了一个绝佳的展示平台,影响力的提升让学生对职业教育更为认同。除此之外,连续6年的大赛,给学校以及参与其中的企业带来了哪些深层次的影响?记者采访本市多所职业院校负责人与企业方,他们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学校 六年技能大赛 推进教学内容更新

  大赛让职业院校的课程更加贴合企业现实需求——谈到6年大赛带给学校的影响与变化,本市多名大赛承办校的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一点。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告诉记者:“承担与参与大赛,对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水平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更是更新教育教学内容的推手。”学校2008年第一次承担3G比赛的那次经历令他印象深刻。他说,在当时3G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学校虽有通讯专业,课本上并没有相关内容。接下承办3G大赛的任务后,他们专门请来企业的老师给学生讲3G知识。大赛后,学校老师也看到了教学与现实需求的差距,主动把3G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董刚说:“如此一来提高了我们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做到了和社会对接。”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裕葳对此也深有感触,他提到,这几年他们学校通过承办光伏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比赛,按照行业和企业的需要,调整了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了专业课实训环节,如比赛3个选手6个小时完成的比赛项目,把它扩展成了一门学生花两周时间,通过综合实训来完成的实训课程,如此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正是因为将大赛资源转换为课程资源,学生专业能力紧贴企业需求,该校光伏专业首批毕业生基本上被本市的光伏产业“订购”一空。

  企业 揽才质量有保证 紧跟行业发展方向

  企业在谈到大赛的收获时,首先提到的便是收获了大量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在大赛专门为比赛选手举办的招聘会上,前来招聘的企业对此感触最深,有高端企业连续5年来一共招聘了大约百余名大赛获奖选手。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连续6年赞助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关于参与到大赛的收获,该集团行政部经理张国志告诉记者,他们企业从大赛受益首先是足够优质的人才保证,每年企业都从大赛中招聘获奖选手。做过人力招聘工作的张国志感触非常深,以前企业招本科生,一年之内的离职率非常高。相比之下职业院校学生更踏实、勤奋,愿意在一线扎根,而大赛获奖选手更是技能过硬有保障。

  从结果来看,选手们在企业发展也是非常不错。他们2008年前后招聘的学生,目前最好的做到了企业项目部的经理。而另外一方面,张国志也提到,大赛作为引导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企业参与大赛,能够第一时间获悉行业的最新动态、发展方向。而根据大赛专家的意见,企业的发展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参考,利于企业进一步的发展经营。

  校企合作更紧密推进中高职衔接

  加强校企合作,拓展职业院校资源,是大赛给职业教育的又一利好。第六个年头承办大赛,从最初单纯的大赛承办者向受益者转变,戴裕葳还提到这几年比赛除了对他们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提升外,通过大赛他们和产业的紧密度更密切了。特别是通过比赛,他们和行业龙头企业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另外通过大赛,他们也搭建了中高职的衔接平台。如他们承办的新能源比赛,既有中职的比赛,又有高职的比赛。中职比赛天津的参赛队,去年是由他们培训,今年还协助中职院校开办了相关专业。他们和天津市两所开办新能源专业的中职院校建立了3+2的整体合作和衔接。

  最后,戴院长认为大赛是一个很好的聚焦点,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外同行的关注,比如与他们建立合作的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的观摩团。总而言之,通过比赛,职业教育以及天津的职业院校拓展了很多资源,能够对职业院校教育建设改革,起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