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现身中国移动全球通VIP大讲堂,以“明清帝王”为题,让一些深宫秘史再次在观众的眼前浮现。“许多电视剧我都没看过,但听别人说来,很多剧本编得有点过火。”阎崇年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大家对影视剧中的很多戏说成分要注意分辨。
清帝大多死于“三高”
由于观众以女性居多,阎崇年将孝庄太后的故事放在了开头。
阎崇年表示,在多部影视剧中,出现过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孝庄太后,对其是否下嫁多尔衮的故事被随处“征用”。不过他认为这是“子虚乌有”。
按照阎崇年的说法,顺治帝继位是多种政治势力复杂斗争和相互妥协的结果,不是庄妃委身于多尔衮所取得的,“顺治帝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只是尊称,如同光绪帝称慈禧太后为‘皇阿玛’(皇父)一样!”
阎崇年认为,有人说见过《太后下嫁诏》,但“此诏如果真有,必经辨认、登录,多人过目,不会只一人看见”,并且当时作为清朝属国,朝鲜的《李朝实录》里,没有“太后下嫁”诏谕的记载,而像这样的大事,如有照例是应当诏谕属国的,也会有记载的。
阎崇年还讲到了“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其中最有力的争夺者为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在斗争甚为激烈的形势下,经孝庄太后多方斡旋,使多尔衮的谋位之欲未能得逞,终由其子福临继位,也就是顺治帝;此后她又全力辅佐福临,对多尔衮施展谋略,软硬兼施,既笼络,又控制,巩固了福临的帝位。
“顺治病终后,幼年的康熙继位,她又辅佐康熙,授以治国安邦方略,当时的许多重大决策都与她的筹谋擘画密不可分。”阎崇年认为,这才是孝庄总在电视剧中成为焦点的历史原因之一。
此外,阎崇年还提出了皇太极之死以现代医学来讲是因为“三高”的问题。他认为,由于满洲人在关外严寒时形成的饮食习惯入关后持续不变,造成多位清朝帝王因“三高”去世。
历史有许多借鉴之处
在明朝部分,阎崇年肯定了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功绩,认为其保证了中华5000年文化的延续,但“他也生性猜疑,大兴冤狱,诛杀忠臣,心狠手辣。”
不过,对于大将徐达,阎崇年则特别推崇。徐达攻城拔寨,统兵征战,都是军锋之冠。最重要的是他不仅具有优异的军事才能,而且具有许多优秀的品德。他严于律己,能与士卒同甘共苦,而且善待百姓、降兵。
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徐达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不管朱元璋如何猜忌,徐达毕竟在政治上忠诚不二,经济上不贪不占,生活上十分检点,没有任何把柄可抓,从而避免了“走狗烹”的厄运。
此外,阎崇年讲起了明成祖朱棣。朱棣11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就连康熙都称朱棣的时代为“远迈汉唐”。
重庆晨报记者 周意立 实习生 李燕伶
人物介绍>
阎崇年,长期从事清史和满学研究,是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历史学家,享有北京市政府授予的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多次到美国、日本、蒙古、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2004年起,阎崇年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讲述清王朝296年的兴衰荣辱,并成为让《百家讲坛》一炮而红的第一人。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