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港人来深置业比例上升 地点已远至龙岗观澜等区域

2013年07月02日 07:45   来源:深圳商报   陆剑伟

  深圳商报记者 陆剑伟

  港人在深圳置业的比例显著增加。美联物业在深圳120家中介地铺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昨日,在深圳置业的港人比例占到其成交总物业的10%,2012年年底时这一数据为5%左右。香港日益紧缩的调控政策以及内地“新国五条”落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港人回流深圳置业。

  港人回流深圳置业

  昨日,记者在龙华一新盘踩盘,意外碰到了一对香港夫妇。从客户与售楼员的对话得知,这两位客户从旺角坐地铁到龙华,在龙华看了两三个楼盘。据售楼员透露,近期,龙华确实有不少港客置业者。

  在福田口岸,记者走访了三间中介地铺。从分行经理的介绍得知,近两个月来,前往口岸购买二手房的香港置业者数量较去年12月份有两三成的增幅。

  记者从美联物业昨日提供的置业分析报告得知,在深圳置业的港人比例在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0%,较2012年年底的5%,比例已经翻倍。

  记者了解到,港人再次热衷北上置业,源于去年10月底。香港推出加强版额外印花税(SSD)和买家印花税(BSD),重拳打击短期炒家“辣招”出台后,内地买家心态发生显著变化。在美联中国提供的229个有效调查样本中,显示不再考虑购买香港物业的内地买家占3%,半年内不会购买的为62%;视乎楼价走势再作决定的为35%。

  新政同时对市场置业风向产生了影响。据美联物业统计,香港新政出台仅一周时间,港人前往深圳看楼增加两成,成交则增加了一成。新政出台以前,美联物业平均每周在深圳接待约40批香港客户,且以租赁居多;新政后5天,则接待有近50批香港客户,购买与租赁意愿比例各占1半,更促成5单成交。

(责任编辑:西西)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