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反垄断 国货当自强
洋奶粉企业肆无忌惮涨价的日子已经结束。美赞臣、多美滋、惠氏、雀巢方面均向北京晨报记者确认,公司目前正在接受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7月3日《北京晨报》)
建议
自强才是最有力反垄断
发改委方面表示,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奶粉价格偏高,存在对经销商和零售商的价格控制行为,排除和限制了市场竞争,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其实不用发改委调查,洋奶粉价格偏高已经成为民众共识,但也普遍被民众接受,这从洋奶粉的销售量上就可以看出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洋奶粉借机牟利,奶爸奶妈们花高价买安全,宁愿伤钱也不愿伤身。
“支持国货,我爱中华”,笔者很想喊出这个口号,但看到桌子上给宝宝买的美素奶粉,我无语了。300元一桶的奶粉曾一度让孩儿他爸牙疼都不敢看医生,但是咬咬牙,我们认了。如今在国人心中,奶粉质量是与大品牌、纯进口、高价位画等号的,这让洋奶粉涨价涨得理直气壮,放着这么好的牟利机会,不涨才是傻子呢。正因为“国产奶”的不争气才让“外国奶”如此大牌,是“国产奶”惯坏了“洋品牌”。
洋品牌垄断市场,无疑会给中国品牌、中国经济带来创伤,政府反垄断是为了国产企业,也是为了诸多买家,但是相比之下,国产奶粉走上自强之路,才是最有力的反垄断。否则针对洋品牌的调查、改革,只能是扬汤止沸,无济于事。
打破洋货垄断,唯有国货自强不息,谁买东西不想买个质量,买个安心?中国奶粉企业应看到消费者的需求,真正重视消费者的意愿,产品质量是商业的基石,群众口碑是企业的支柱,少了这两样,企业就失去了活力,不堪一击。政府也要积极投入到重建国产奶信心中去,帮助的方法唯有把好质量关,督促国内乳制品企业成长,不要因为现在对地方企业的一时疼惜,断了企业发展的后路。让洋奶粉垄断倒逼国产奶粉自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王琦)
呼吁
期待能使奶粉价格下降
此次奶粉企业价格反垄断调查,主要是针对进口品牌,从市场份额和销售价格来看,被调查的企业均处于前列,行业影响力也非常大。而通过数据也可看出,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到现在,进口奶粉平均涨价幅度已经超过60%,其中有多款相同品牌、容量的进口奶粉国内外价差已超过两倍。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大陆市场上奶粉零售价太高,消费者被迫要额外支付一大笔费用,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进口奶粉之所以敢卖高价,年年找各种理由轮番涨价,就是看中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意识很强,对进口奶粉的信任度更高,为了孩子健康着想,再贵也要买。进口奶粉能够占据市场主流,主要受益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国产奶粉因质量问题陷入信任危机,无法与进口奶粉抗衡。甚至于为谋得一席之地,国产品牌奶粉也纷纷打出使用进口奶源的旗号,以至形成强化效应,进口奶粉的地位愈发稳固,对市场价格的把控能力也越强,并从中获取巨大的溢价空间。
无论从市场份额、国内外产品价差还是价格掌控能力来看,进口品牌奶粉均有垄断操纵之嫌,发改委对其发起反垄断调查,乃是合情合理之举。虽然反垄断来得晚了点,但还是能够发挥出一定的威慑力,按照此前白酒反垄断结果来看,巨额罚单开出以后,企业还是老实很多,市场走向也发生了逆转。而从消费者的立场看,对奶粉反垄断密切关注,就是希望能够将奶粉价格打下来,使其更贴近居民消费水平,而非搞成奢侈品来卖。
近期,政府针对奶粉行业频频出台各种政策,目的就是清理整顿乳业乱象,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让消费者可以喝到放心奶,享受到价廉质优的奶粉。可见,发改委采取的反垄断措施,实则是在大棋局下的重要一步,借此机会敲山震虎,逼迫奶粉企业放弃高价营销模式,回归至理性市场竞争,将奶粉的不合理利润拉下来。(江德斌)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