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连续三天气温创新高 “甄嬛冷宫体”爆红

2013年07月05日 08:46   来源:北京晨报   王海亮

11:00暴晒

15:00雷雨

17:00狂风

  昨天傍晚,京城舞台上演“反转剧”,雷雨大风冰雹来袭,气象专家表示,受这场雷雨影响,今晨将享难得清凉,但中午将重归“烧烤”。另外,自7月2日京城发布今夏首个高温蓝色预警,到昨天,高温日已持续三天,引发微博上“冷宫体”爆红。昨天,高温蓝色预警继续发出,京城连续高温有望达到五日。

  白天“烧烤”

  京城连续三天气温创新高

  昨天是高温蓝色预警拉响的第三天,南郊观象台最高温攀升到37.5℃,连续第三日创新高。昨天16时30分,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蓝色预警信号,称今明两天,35℃以上高温还将持续。

  “一大早躺床上是红烧,加了席子是铁板烧,出门是烧烤,跳进游泳池是水煮,下班路上是生煎……”市气象台数据显示,昨天午后城区最高温多达37-39℃,古观象台达到40.2℃。截至昨晚,高温预警持续拉响超过50个小时。

  如果今明两天最高温维持在35℃以上,本市这一轮连续高温日将达5天,这在气象历史上非常少见,而且都快“用”完一个夏季的高温日数了。

  傍晚“翻脸”

  海淀昌平密云出现十级阵风

  夏天的脸说变就变,白天还是光灿灿的太阳晒得人 冒油,到了傍晚时分,瞬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雷雨天气自西向东呼啸而来,到17时30分,除了东部地区还没打雷下雨,大部地方都发生了强雷阵雨。

  在海淀、门头沟、房山、昌平、密云都出现了十级阵风,房山、门头沟、密云、昌平的山区局地出现了冰雹。

  昨天17时,记者在广渠路上看到阴云罩顶,呼啸的狂风卷起建筑工地的沙土,路人纷纷掩面疾走。截至17点,就出现了28毫米的最大降雨点。在此之前,市气象台于15时30分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气象专家表示,夏天的强对流天气来得非常快、突然,所以危险性大,要特别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的危害。

  高温观察

  网友热传“甄嬛冷宫体”

  “甄嬛双膝下跪,满眼泪花,哭道:‘皇上,臣妾有一事相求!恳请皇上将臣妾打入冷宫。’皇上:‘为何今天好几个妃子都要进冷宫?’甄嬛双颊绯红,脸挂香汗,呼吸急促,回曰:‘臣妾受不了,这天气太热了!"7月2日开始,高温持续炙烤京城三日,全国多个城市也身处熊熊火炉。昨天,网友在微博上热传高温日里的“甄嬛冷宫体”。

  一组配上《甄嬛传》中皇后妃子泪流满面、痛不欲生状照片的“冷宫体”近日走红微博。“皇上,求你把我打入冷宫吧!”“皇上我要去冷宫,成全臣妾吧!”在高温中煎熬的网友与妃子们很有同感,一位网友说:好希望领导对我说“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幽默地回复:“冷宫只有两居室:冷冻室、冷藏室各一。爱妃想要住哪一间呢?”

  与此同时,与高温酷热有关的漫画纷纷出炉,比如,有网友晒出了男女比拼谁更热的条漫,女方怒斥男方没资格喊热,“你们把头发烀脖子上试试!”男方则回击“你们可以穿裙子好吧,一条比一条短!”

  条漫:小漫画,不同于四格,四格一般就是四幅图组成的,条漫没有限制格子数,通常会出现一条那么长。

  延伸阅读

  本世纪前十年 150年来最热十年

  世界气象组织7月3日在日内瓦发布题为《全球气候2001-2010,十年气候极端事件》的报告。报告指出,2001年至2010年间,是自1850年有现代观测数据以来最热的10年,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多个国家的温度打破了以往纪录。

  报告指出:这十年间,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极端气候事件。“由欧洲和俄罗斯的热浪所引起的健康问题及死亡率是惊人的。”科学家们认为,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热浪发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

  这份报告结合了139个国家气象和水文部门的分析结果和社会经济数据以及多个联合国机构及合作伙伴的报告。报告指出,这十年间,南北半球、地表及海洋表面的温度都高于以往,地表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4.47℃,比1961年至1990年间的平均温度高了0.47℃,也比1991年至2000年间的平均温度高0.21℃。

  在本世纪的前十年里,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攀升。二氧化碳的全球平均浓度为百万分之三百八十九(389ppm),与1750年相比增长了39%;此外,甲烷的浓度增长了158%,氧化亚氮的浓度增长了20%。

  报告还指出,2001年至2010年是自1901年以来降水量第二多的十年,2010年是自有仪器记录以来全球降水最多的年份,洪水是这10年中最为频繁发生的气候极端事件。这十年间,干旱也在世界各地发生,由于其波及范围广且持续时间长,受灾人数超过其他任何一种自然灾害。

  据灾害传染病研究中心数据,这10年里,超过37万人因为极端天气和气候而死亡(包括热浪、低温、干旱、暴雨、洪水等),比1991-2000年间的数字多了20%。这一增幅主要是欧洲和俄罗斯热浪造成死亡人数上升导致。撰文 记者 王海亮摄影记者 吴宁 记者 郝笑天 史春阳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