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青岛看草原”成了流行语
浒苔成灾,具体成因至今是谜
6月底7月初,受洋流和持续南风影响,浒苔开始大面积侵入青岛近海,导致部分区域浒苔密覆、变身“草原”,给当地旅游和环境造成损失。当前,青岛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力争将浒苔灾害影响降至最低。有关人士建议,当前,相关地方和部门应该按照“常态化”“属地化”处置原则,加大力度清理浒苔。从长远看,应加紧探明浒苔灾害生成的根源和机理,采取有针对性的灾害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实现标本兼治。
浒苔“入侵” 青岛近海变身“草原”
6月底7月初,在黄海海域漂移的浒苔,受洋流和持续南风影响,开始陆续地大面积靠近和抵达青岛近海。7月3日至4日,浒苔登陆规模加大,青岛近海部分海域浒苔密覆,状如草原。
3日至4日,记者在青岛沿海尤其是数个浴场附近走访发现,部分海域已经变身“草原”。3日上午,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的海滩上积满浒苔,深可没脚,近海千米以内区域也是浒苔密覆,蔚蓝的海水早已不见踪影,浴场基本封闭。青绿色的“浒苔草原”还随着海水涨退,似风过草原,高低起伏。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负责人唐闻洲说,2008年以来,浴场连年遭遇浒苔入侵,今年属最严重。浒苔入侵造成水体被污染,市民也无法游泳,给当地旅游业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一些区域浒苔堆积、清理不及时,散发捂潮味道和腐烂味道,对海滩和海岸附近的空气形成了污染。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青岛浒苔最初形成于江苏外海,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生长和北漂,每年6月至8月进入盛长期,并正好漂到山东半岛,山东半岛的地形又正好将浒苔拦截,终于形成灾害。
青岛市政府综合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的分析和统计显示,到今年7月4日,黄海海域浒苔总覆盖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左右,总分布面积约20100平方公里。青岛所辖海域浒苔覆盖面积295平方公里,分布面积约9082平方公里。
不少网友调侃:“快到海边看草原”。
面对浒苔入侵,青岛市各相关单位正全力以赴,通过海上打捞、挡网拦截和海岸保洁“三道防线”加紧清理,然而,浒苔不定时地陆续入侵,导致清理难度加大,“浒苔草原”恐仍再现。青岛市政府最新的浒苔预测预警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内,浒苔登陆量将呈现增加趋势,浒苔清理任务依然严峻。
浒苔灾害根源依然是谜 或为海水富营养化
从目前的研究看,近几年青岛浒苔灾害属于异源输入性灾害,主要来源于黄海南部海域。但探究整个中国海域浒苔灾害出现的根源,至今依然“无解”,有观点认为是海洋水体富营养化所致。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自3月25日开始进行浒苔卫星遥感监测,4月17日和5月1日分别在长江口海域发现疑似绿潮漂浮物,5月上中旬在江苏盐城附近海域陆续发现漂浮浒苔,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并持续生长和向北漂移。6月5日浒苔前端进入青岛管辖海域。
但是,学界认为,放眼整个中国海域,浒苔灾害具体的成因和机理,至今依然是谜。“浒苔灾害产生原因及具体起源地,学界仍在研究中。”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藻类研究专家刘涛说。
不过,有观点认为,浒苔灾害产生的根源在于海水富营养化。网民“雷登卡尔”认为,浒苔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海水富营养化打破了大自然原有的平衡,最终导致浒苔“疯长”。每年,当受到污染的内陆江河湖泊水体在雨季大量冲入海中,恰遇工业或养殖污染导致富营养化的海水,给浒苔生长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夏季气温和海水水温适合,以及部分海湾海水流动性小,更助长了浒苔生长。
浒苔灾害亟待标本兼治 变废为宝可堪期待
有关人士提出,近年来,浒苔灾害连年出现并有加重态势,呼吁有关方面按照“常态化、属地化”原则,加大人力设备投入,加紧清理,同时尽快探明浒苔灾害形成和发展的机理,以期标本兼治。当前,青岛等地开始探索将浒苔变废为宝,为应对浒苔灾害探索了一条新路。
面对浒苔入侵,青岛市采取了海上挡网拦截、海上清理打捞、陆域近岸保洁“三道防线”和“定责到位、定时巡查、定点督查、定期通报”“四定”工作模式,并对清理上来的浒苔实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青岛市还鼓励有关主体将浒苔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青岛市鼓励化工厂和饲料生产企业,将浒苔用于生产海藻肥料和提取药物成分。连日来,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连续将清理的浒苔运往位于胶州的浒苔处置基地,进入车间后进行烘干、粉碎,作为生产饲料、肥料的原料。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