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田阳芒果实施管灌首年增产六成 今后可望成倍增产

2013年07月09日 09:19   来源:广西日报   

  7月5日,自治区水利厅组织专家,对2013年度田阳县芒果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只赶得上后期灌溉用水的这片2000亩果园,株产和亩产均比原来增加六成以上。

  测产验收表明,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平均株产38.7公斤,平均亩产1624.5公斤;无灌溉区平均株产24.10公斤,平均亩产1014.10公斤;株产、亩产双双增60%以上。

  这片2000亩的山地果园位于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去年利用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资金,第四季度动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搞水管灌溉:山坡果林中每50米铺设一条软水管,每30米设置一个水龙头,在果树生长的关键用水期进行人工喷淋。工程于今年4月完成,在芒果生长周期控梢、壮花、保花、壮果4大环节中,赶上最后一次即壮果期的关键性用水,收成就已增产六成之多。

  尚兴村党支书兼芒果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如果控梢、壮花、保花、壮果4大关键性用水期都赶上,增产1倍以上完全没有问题;如果再有技术和天气因素配合,甚至可以增产两倍。

  本次测产芒果品种为红象牙,高结换种后7年,平均单果重470克,比无灌溉区多30克,果重增加不明显,主要原因就在于前3次关键性用水期没有赶上。

  田阳县去年开始实施芒果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今年要完成示范片建设2.5万亩。据介绍,像这样搞水管灌溉,每亩一次性投入1500元左右,果农一年即可增收2000元以上,效益十分显著。

  广西水利厅总工程师赵木林认为,田阳县芒果搞水管灌溉取得成功,表明在南方旱坡地对甘蔗、水果、茶叶等作物,实施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非常广泛并且完全可行的推广前景;下一步广西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战场,可望从水田转向占耕地总面积2/3之多的旱坡地。

  (记者/谢彩文 通讯员/黄建义)

(责任编辑:王姣雁)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