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心焦,但我明白,这是意外,不能怪学校。”浙江江山市江山中学的一位学生家长说。
这位家长的孩子是江山市一个暑期出国夏令营的成员,这个夏令营搭乘的韩亚航空公司航班当地时间6日在降落美国旧金山机场过程中失事,两名学生不幸遇难。这位家长的孩子虽然只受了轻伤,但仍令他心有余悸。
“现在大家都想送孩子出国长见识,如果自己去找中介,还是不放心。”他说。
在距离旧金山万里之外的中国国内,社会各界在痛惜两位学生不幸的同时,也把近年来一直处于争议中的“游学热”,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故发生后,江山市所属的浙江省衢州市教育部门随即叫停了各种暑期学生夏令营活动;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各地中小学迅速组织开展对各类出国夏(冬)令营、游学情况的排查并上报,其中尚未签订合同的项目暂缓执行;山西省教育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游学等活动;北京市教委则要求,原则上不组织低年级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
但暴露出安全问题的游学市场是否应该“一停了之”,社会上仍存争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来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生活态度。近年来,随着收入提高和出国意识增强,原本在欧美发达国家流行的出国游学,很快得到众多中国家长的认可。
据媒体报道,仅浙江杭州一地,今年暑假就有上万名中小学生出国游学。北京的一些教育机构也表示,美国、英国等暑期热门游学线路数月前就被预订一空,均价2至3万元的修学游线路几乎团团爆满。
接受记者采访的教育专家大多认为,“游学热”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中国国内社会教育资源的缺失,也反映出家长希望孩子出去开眼界、长见识的愿望,行为本身无可厚非,有条件的家庭更是应当鼓励孩子“走出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随着教育的国际化,海外游学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问题的关键还是如何让游学机构更加规范,如何让消费者作出理性的选择。
对于这次安全事故产生的效应,熊丙奇希望社会上不要“因噎废食”,完全否定出国游学。他表示,如果家长和学校为了孩子安全,什么活动也不敢参加,传统的“圈养式教育”就无法打破。
不过,在日益繁荣的“游学热”背后,也的确暴露出诸多问题。有的“游学”项目打着修学名校、提高外语水平的噱头吸引家长,但学生却反映还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所谓修学也只是“校园一日游”,根本无法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熊丙奇表示,有些游学机构监管不到位,缺乏资质,有些游学项目不但费用高,活动安排也十分松散空洞,“游而不学”。他建议,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家长除了要根据实际家庭条件理性作出选择外,关键还要考虑到游学项目是否有益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如果盲目跟风,效果肯定不会很好。
“目前大多的游学项目还是低质量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也坦言,家长如果想让孩子真正了解国外教育,最好还是通过留学等正规途径。
此外,游学市场长期存在的项目层层转包、学校和家长安全意识缺失、缺少对学生的安全培训等深层问题,也经由这次事故凸显出来。一位曾送儿子赴美国游学的家长就坦言,相比孩子出国能否收获知识,家长更在乎孩子的人身安全。
对此,赵雨林说,政府部门除了要加强对游学机构的监管、规范其市场行为外,外出游学的学生一定要在出发前提高自我安全保障意识和自我适应、自我防护能力。天津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刘金明也表示,学校在组织暑期夏令营时,一定要把相关的自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重要课程。(记者郭鑫 余靖静 王学涛)(参与采写记者:孟华、段菁菁、冯源)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