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妻管严”榜:上海男人的骄傲口气哪里来

2013年07月15日 16:42   来源:人民网   吴心远

  近日,一份大陆“妻管严”城市排行榜单在网上流传,上海、成都、武汉、潮州等四个南方城市跃然榜上。有媒体求证后发现,该排行榜早于2007年就崭露头角,在2010年也曾风靡网络。如此一个陈年老帖依然可以在网络掀起一股风浪,不能不说所谓“妻管严”在网民心中引起的共鸣实在强烈。

  与前三名的欣然接受相比,有网民表示了对潮州入选的诧异,有的潮州网友还表示了“委屈感”。其实,“妻管严”并非一种完全的消极现象,诠释成“懦弱”更是误读。在提倡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妻管严”表明了丈夫对妻子的谦让,是家庭美德之中夫妻和睦的一种体现。从这个角度看,“爱妻指数”才是“妻管严”排行榜的实质指标。台湾“中央社”网站分析,“当城市的开放和思想自由达一定程度,真正的男女平等才存在”,网友“静绽放1225”也认为:“妻管严”是一种优良品质,是对男性最高的赞美,只有自信、明事理、有襟胸的男人,才撑得起这份光荣。

  上海男人爱老婆宠老婆怕老婆,不仅历史悠久名声远扬,而且他们似乎并不想洗心革面,或许这就是最温情的“妻管严”男人,对于上海男人的“勇夺冠军”,各地网民们均无异议,表示“意料之中”。与“窝囊”、“缺乏男子气概”的解读不同,在不少上海网友看来,“妻管严”是“谦让、尊重、互让、素质、文明”的代名词,网友“子Zerlinda”更是口气“骄傲”:只有在海纳百川的上海,汉子才有如此胸襟。

  如今的上海早就是全国的上海,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定居在上海,也已经接受了这里的夫妻相处之道。其实,妻管严或大男子主义都并非夫妻关系的必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新闻晚报》评论认为,如果互相尊重、互相扶持的家庭文明被视为“怕老婆”,那么就这么一直“怕下去”又如何?

  多年前,《大公报》曾发文议论,按照法国女性主义者的观点,女人在父权文化中是“缺席和缄默”的,男人在社会的象征秩序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他们有本事放任女人爬到他们头上。长时间来,上海“小男人”的形象已成为“上海特色”,他们甚至愿意借此表露自己性格中温柔的、怜香惜玉的一面,表露和妻子宽容相待的大度。俄罗斯《新消息报》也有报道称,在中国越往南部和越富裕的省份,“妻管严”现象越严重,而丈夫对妻子的深爱在上海表现得尤为突出。沪上名嘴周立波的态度或有代表性:上海男人说自己是妻管严,是一种面子。这样显得有男子汉气概,因为女人是弱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女性地位已经得到显著提高,各行各业都上演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戏码,而这些社会变化的细节都集中体现在家庭婚恋关系之中。实际上,正是随着这种两性角逐的深入普及,中国男人的形象才逐渐丰满起来。(吴心远)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