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万尾江刀鱼苗模拟养殖 3年后进入市民餐桌上

2013年07月15日 08:39   来源:东方网   谢克伟
    据《新闻晨报》报道,继首获长江刀鱼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成功后,日前约1万尾江刀鱼苗被投放到位于奉贤五四农场边的养殖场,这些鱼苗将通过3年左右的模拟全天然养殖,随后进入市民餐桌。负责此项研究的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主任施永海透露,近期还有一批鱼苗放入养殖场,养殖总量将近繁育成功的一半,另外一半鱼苗准备增值放流。

    口味接近野生江刀

    目前江苏、浙江等地大都通过捕获野生江刀,而后放置在淡水中进行人工养殖。此次市水产研究所等采用封闭式养殖,鱼塘一边临海一边临江,总面积300多亩。“目前鱼塘中的水为长江淡水,进入秋冬季之后,鱼塘的水将换成海水,待两三年刀鱼发育成熟之后,再换成长江淡水。”施永海解释说,江刀小的时候生活在长江中,之后洄游至大海,等产卵时又要洄游至长江,这是模拟的一个重要方面。

    模拟的另一个方面是采用全天然的活饵料。“江刀整个养殖过程全部采用天然活饵料,主要是海里的小虾小鱼。”施永海告诉记者,与一般的家鱼不同,此次养殖的江刀密度非常低,使其尽可能保证其天然性,如此养殖的江刀,其口味非常接近野生江刀。

    2年前仅一组产卵成功

    江刀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成功,经过了7年艰辛历程。施永海回忆,他们与嘉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2007年开始进行野生鱼苗的采捕。“当时我们捕获了数千尾野生刀鱼,但到了2011年,活着的只有数百尾,成活率只有10%左右。而在所有成活的江刀中,有10多组发育成熟,其中仅一组产卵成功。

    目前,市水产研究所等已对长江刀鱼子一代亲本开展4批繁育,一共60组经过催产,产卵成功的有55组,催产率达到91%。经过40-50天培育,4-5厘米长的鱼苗数量有12.3万尾。该繁养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现均通过初审,进入实审阶段。

    近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江刀资源急剧衰退。规模化全人工繁育,一是为了保护江刀资源,二是为了饱市民口福。施永海分析,现在离人工养殖刀鱼上市尚有时日,其售价还难以测算。但可以肯定,人工养殖刀鱼上市后,其售价一定低于目前江刀的售价。

(责任编辑:秦静)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