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事实办解民忧

2013年07月16日 09:03   来源:SRC-1968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在党的实践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历史和实践早已证明: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

  近年来,我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重点,以解决群众困难作为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每年办好“十件实事”,让百姓得实惠,受到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的交口称赞。

  住有所居:

  让百姓不再为“住房难”犯愁

  昌都地区芒康县昂多乡地处藏、川、滇三省交界处,位于芒康、贡觉两县结合部,平均海拔4200米,是芒康县唯一的纯牧业乡,交通闭塞、山高路险。实施“安居工程”前,多数牧民夏天住在牧场帐篷里,冬天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通过“安居工程”,全村牧民群众陆续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昂多乡的牧民群众再也不为“住房难”犯愁,“安居工程”彻底解决了牧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昂多乡乡长边俊生深有感触地说:“‘安居工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有效解决了牧民住房难问题,受到了基层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实施“安居工程”以来,截至去年年底,全区已累计完成投资240多亿元,帮助210多万农牧民群众圆了“新房梦”。伴随着“安居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区还进一步实施了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一个个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雪域高原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区将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廉租房、周转房、公共租赁房、城镇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使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自2012年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作出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重大决定以来,民心工程稳步推进,惠民项目遍地开花,勤劳致富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民生状况显著改善,民族团结巩固发展,为全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支撑。

  扶贫开发:

  让群众的幸福路越走越宽

  “十件实事”,实事实办,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帮助群众解忧纾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想到了群众心里头,做到了群众心坎上,受到了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推进扶贫开发是“十件实事”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近年来,自治区扶贫农发部门坚持“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转方式”的工作思路,以提升一产上水平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减少贫困人口、降低贫困发生率和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抓手,大力发挥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专项扶贫的优势,通过制定专项扶贫开发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措施,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进一步帮助农牧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林芝县鲁朗镇扎西岗村在实施“家庭旅馆”扶贫项目后,户均增收4万到6万元,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此后,类似的产业扶贫项目层出不穷,出现了“砖瓦扶贫队”、糌粑加工厂等扶贫企业和扶贫专业合作社。

  “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安排扶贫资金17亿多元,累计实施各类扶贫项目2000多个。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将紧紧围绕“倾斜、降低、消除”三个关键词来开展,即投资、工作重点和项目向贫困农牧区倾斜;进一步降低贫困发生率,到2015年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生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也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民生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通过发展解决包括脱贫在内的民生难题,让各族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这也正是扎实办好“十件实事”的内在要求。

  教育优先:

  让千万困难学子圆了上学梦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群众心目中的幸福生活不仅仅是丰衣足食,同时对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优先发展教育,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站在全局高度,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重要举措。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的卓玛拉姆来自阿里地区措勤县,是“三包”政策的受惠者之一。她表示,毕业后要回到家乡做一名人民教师。卓玛拉姆说:“是‘三包’政策让我圆了大学梦。我要把学到的知识带回草原,让更多的孩子像我一样,用知识改变命运!”

  “三包”政策,是指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自实施“三包”政策以来,全区数以万计的农牧民家庭从中受益,极大调动了广大农牧民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和提高。近年来,“三包”政策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已经涵盖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自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区开始实施城镇学前教育免费政策,至此,西藏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据初步估算,这项政策每年将减轻全区家庭负担约4亿多元,55万余名学生从中受益。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也是维护稳定和实现我区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的重要载体。

  一边优先发展教育,一边努力扩大就业,对广大农牧民来说,不仅上学“不花钱”,而且就业“不再难”。

  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充分就业发展战略,提出了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全就业目标,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扎实做好就业援藏工作,努力扩大就业规模。2012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6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2012年末,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达到近2万人,累计有2200多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从优先发展教育到努力扩大就业、从强化医疗保障到健全社保体系、从实施“安居工程”到改善农牧区条件、从控制物价水平到完善文化设施、从推进扶贫开发到抓好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实施的“十件实事”,让各族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同时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党的关怀和温暖。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