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流浪乞讨人员调查(一):"丐帮"来西宁过夏天

2013年07月17日 09:57   来源:西海都市报   贾忠英

  他们是一群城市边缘人,每天游走在这个城市最繁华的街道;他们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中的不少人将乞讨当作自己的职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流浪乞讨人员。

  据西宁市救助管理站统计,每年接受救助站救助或被救助站工作人员劝导的流浪乞讨人员有近万人次。每年夏季,西宁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就会多起来,凉爽的气候吸引着不少流浪乞讨人员来西宁过夏天。

  带不同的孩子来西宁乞讨

  6月27日13时,省城西门水井巷口。

  中午时分,这里人流密集。炙热的阳光下,一名黑壮的中年男子背靠墙坐在阴凉地里,在他旁边的地上,躺着一个残疾男孩。男孩的头出奇得大,双腿却细如麻秆。男子手里攥着一沓钱,在他们面前的地上摆着一个钱箱和一封求援信,上面写着他们的“家庭状况”。记者通过求援信得知,他们来自重庆,男孩今年15岁,患脑瘫,需要做手术,爸爸手有残疾,妈妈去外地打工,还有一个女儿正在上高中,男子希望好心人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他们。眼前的这一幕让不少过路人掏出钱包,给两人面前的钱箱里塞上一两元钱。

  这时,西宁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走上前,对中年男子亮明身份后,工作人员表示只要男子愿意,救助站可以帮助他们回家。见到工作人员,中年男子脸上立即流露出一种戒备和敌视的表情,“我们不去救助站,我还要给娃儿讨钱做手术呢!”“这个孩子做手术需要多少钱?”记者问道,“一年要做一次手术,一次手术要花十几万元呢!”男子说。“你们是重庆的,为什么要来西宁乞讨呢?”“西宁夏天凉快。”“这个孩子是你的儿子吗?”“他是……我半路捡的。”面对记者的询问,男子有些迟疑地说道。当记者问他什么时候捡的男孩,他顿时一言不发了。

  据水井巷市场的管理人员说,这两人上午10点半就到这里了。工作人员清点钱数时发现,不到三个小时,两人就讨要了三百多元。

  这时,不少群众围了上来。“他们是骗子,就是骗钱的。”人群中的一名男子说道,“你××,说我们是骗子,你的眼睛瞎了吗,这是骗人的吗?”中年男子情绪激动,他一边将躺在地上的男孩抱在怀里向人们展示,一边冲着刚才说话的男子骂道。人群中有人问他,“孩子有病,为啥不去当地民政部门求助?”男子再次沉默了。

  中年男子不愿意去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他不要在这里乞讨,以免影响市容。于是,中年男子收拾起地上的东西后,将男孩抱上架子车后离去。

  据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这名中年男子是职业乞讨者,这两年每年夏天都会来西宁乞讨,每次都会带一个孩子,去年带的是一个小女孩,今年又换成了这个脑瘫男孩。

  流浪在外的残疾老人

  西宁市汽车站附近由于人流量大,是乞讨人员比较多的地方。

  6月27日下午,当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西宁市汽车站附近时,路边坐着的一位老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只见老人衣衫褴褛,大热天穿着一条破旧的皮裤。老人自称65岁了,来自甘肃天水。只见他一条腿有残疾,地上除了一个背包,还有一根拐杖。

  “你想回家吗,我们可以送你回去。”工作人员问道,“唉,不回去,回去干啥哩,家里没啥人,我一个人也没啥意思。”“你这么下去怎么办啊?”“我也不知道。唉,过一天算一天吧。”老人叹了口气。

  据了解,在这些流浪乞讨人员中,像这位残疾老人一样失去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确实需要救助的人员也占有一定比例,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直流浪在外。

  这时,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你看,那边走的那一男一女,也是干这一行的。”顺着工作人员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子各自抱着一个小孩,急匆匆向人群中走去,他们偶尔回头张望,很快便消失在人群中。“这两人我见过,去年夏天他们就带着孩子在西宁街头乞讨。”工作人员说。

  一次难堪的展示

  7月1日中午,当记者和救助站工作人员再次来到省城西门水井巷口时,中年男子和脑瘫男孩已不见踪影,他们曾经待过的地方是一名中年妇女和两个小男孩。

  两个孩子玩耍过程中,小一点的孩子向中年女子表示自己要上厕所,中年女子抱起小孩走向不远处的垃圾箱,让孩子在垃圾箱附近就地排泄起来,小孩的粪便弄得满地都是。

  面对记者的镜头,大一点的男孩一脸戒备,“别拍了,别拍了。”他大声喝道。男孩的双腿明显比正常孩子瘦弱,其中的一条腿还蜷曲着,无法正常行走。“你几岁了?”记者试图与他交流,“我9岁了。我弟弟3岁,我们都得了脆骨病。”男孩回答得很老练。

  这时,中年女子抱着男孩的弟弟过来了。据她介绍,他们来自河南农村,因为两个孩子一出生就得病了,一家人只好出来乞讨。“每年夏天到西宁待两三个月,冬天天冷就待在家,要来的钱主要给孩子做手术。”女子边说,边把两个孩子的裤子扒下来,只见两个孩子的腿部都有一条红色的如蚯蚓般的疤痕。大一点的孩子已经知道了羞耻,他似乎并不愿意将自己腿部的缺陷在光天化日之下展示给外人看,可是看到中年女子一脸的坚决,他攥着裤腰的手松了下来……

  当救助站工作人员提出可以帮助他们回家时,女子表示不愿意回去。突然,9岁的小男孩指着一名工作人员说:“我认识你,你去年抱过我。”当工作人员劝导他们离开时,男孩指着工作人员喊道:“老头子,你别厉害,我等会儿找我爸爸,我爸爸就在附近。”看着还一脸稚嫩的孩子居然说出这样的话,围观的群众顿时哄堂大笑,一名女子说:“大家都给钱帮助你们,你这个孩子怎么还骂人啊。”“就是,这个小孩太过分了。”另一人说道。

  长期漂泊在外的生活,让孩子们丧失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大多粗俗、不诚实,有的甚至对社会充满了戒备和仇恨,这种畸形的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

  记者突然想起,6月27日,在汽车站附近见到的那抱着孩子的一男一女,正是他们。

  阿斌街头卖艺

  在街头遇到阿斌(化名)时,他正坐在地上吹笛子,悠扬的笛声令过往的路人停下脚步。

  来自湖北的阿斌是一名白化病病人,也是一名街头卖艺人。卖艺时经常遭遇管理人员清理,这让阿斌心里很难受。他觉得自己和那些伸手乞讨的人有着本质的不同,他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才艺来获得收入,因为他“不喜欢骗人”。几年来,他辗转十几个城市,每天要表演六七个小时,“蛮累的。”和其他乞讨者一样,阿斌的七八月份也要在西宁度过,“别的地方太热,我的皮肤一晒就会起疱疹,还是西宁凉快些。”

  从最初的吹唢呐开始,他自学了萨克斯、笛子、葫芦丝等乐器。因为别的乐器不好携带,这次他来西宁就只带了笛子。吹笛子的伴奏乐都是他从电脑上下载后自己改编的。他说曾经凭借才艺带过学生,但自己终究和正常人不一样,很多人不敢接近他,更别说教授乐器了。

  当记者问他每天的收入怎么样时,他说:“勉勉强强。”阿斌的妻子在湖北打工,女儿还要上学,为了生活,阿斌只能流浪在外。他说想去《中国梦想秀》试一下,借此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领取低保金。

  面对救助站工作人员,阿斌显得很平静,他自己收拾起东西,“你们不让我在这儿吹,我只好去找别的地方。你们有你们的工作,我也有我的生活,相互之间都得理解。”其实,在阿斌的内心深处,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合法的场所展示自己的才艺,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养活自己和家人。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