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亳州中药材用硫磺熏制 商贩:吃地沟油都管活

2013年07月18日 13: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视频截图

  据中央电视台7月18日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近日全面部署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进行打击药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以及加强药品生产经营规范建设和监管机制建设的专项行动。并派出督察组对国内中药材市场进行了暗访,通过暗访发现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内国家禁止销售的毒性药材可以随意贩卖,中药材非法增重、染色、掺假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在亳州中药材市场督察组发现,不仅朱砂、红粉、斑蝥、红娘虫等国家禁止销售的毒性药材可以随意贩卖,违法制售增重药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涉及海马、海龙、全蝎、紫河车、蕲蛇等多个品种。原本只有四、五十克的紫河车经过增重后重量达到了一百多克,而增重后的蕲蛇重量也增加几倍,价格却比正品便宜不少。

  非法被增重的品种还有土鳖虫,虽然个头小,但个个肚中都有货。商贩称:“就像人一样,给你饿三天,然后饱饱吃一顿。喂的是麦麸子,可以多卖些钱。”

  除了非法增重,市场中使用硫磺熏制的药材也十分常见,这些被称为“打过硫”的山药、天麻、白芍、贝母等不仅外观白皙,价格也比“无硫”药材便宜不少。而对于硫磺熏制后的药材是否有害,商贩们也是直言不讳。一位商贩称,曾经亲眼看到一个硫磺熏药的时候,一个在旁边的老鼠被熏死了。商贩笑称,中国人吃地沟油都管活。

  另一位商贩则表示,药材之所以“打硫”除了便于保存,更重要的还是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邓一)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