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重庆市中医院了解到,近期高温闷热市民像在蒸笼里桑拿,湿气聚集体内不易挥发,进而容易引发恶寒发热、头昏脑胀、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痰邪等湿症(湿气)症状。
家住渝北区冉家坝的27岁白领张小姐,为保持苗条身材,每天必到健身房运动锻炼。“以前练完浑身大汗洗澡回家很舒服,但最近觉得头昏脑重,身体很疲倦。”张小姐说,自己没在意,以为是天气太热的正常反应。上周末,她和同事在健身房运动完后,到火锅店大吃了一餐,为了降温,还喝了一瓶超冰的啤酒。
第二天,张小姐手脚浮肿、肩背疼痛,而且特别怕凉,平时觉得舒服凉快的办公室,走进去像冰库一样。她赶紧到重庆市中医院看病。
市中医院针灸科乔秀兰医师说,从中医上看,张小姐的不适症是由于阳气积蓄在体内无法宣发,进而形成寒湿所致。“我们使用三伏贴,经过治疗,张小姐有效祛除湿气。”乔秀兰说。
“湿是水汽,是阴邪。阴邪容易伤害人体阳气,就易出现人昏蒙、困重、恶寒发热、肢体浮肿疼痛症状。”重庆市中医院治胃病中心主任郭红称,夏季是湿症的多发季节。因此,记者请中医专家为大家支招怎么预防湿气,以及为何自测湿气。
专家支招
淋雨出汗后 马上换衣服
郭红建议,本身脾虚的人在潮湿下雨天更要减少外出,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别让水分湿气包裹身体;在淋雨后、大汗淋漓后都要及时换上干爽的衣服。
建议衣着棉麻、丝绸等透气易干的衣物,爱出汗的人可随身携带一张干燥毛巾,用来擦汗隔汗。
用芡实煲粥 除湿效果好
在湿气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口,因为甜腻化湿。
“网上传的红豆薏仁粥有一定的除湿效果,不过效果比较轻微。”郭红介绍,平时还可以用芡实煲粥。芡实为中药材,睡莲的干燥成熟种仁,有健脾化湿功效。每次20粒,浸泡8小时后煲粥。
通风勤晒被 挂艾草祛湿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乔秀兰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被子(垫絮)要经常晒。
她介绍,家里可以常备精油,挂艾草、香薰祛除室内湿气。
运动多出汗 按摩足三里
夏季不要老呆在空调屋,在暑热消退时多运动出出汗,帮助体内排出湿气。
另外,还有一种按摩穴位的方法。“以前官员入蜀地(四川),用灸足三里的方法预防湿浊瘴气的侵袭。”乔秀兰介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的地方,用艾条灸或揉按,每次大约10分钟。
自测湿气
清早洗漱时 看面色舌苔
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
专家解析:确认是否脾湿,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头。在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舌苔白厚;面色晦暗,发黄。
虚胖增重快 走路也喘气
饮食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明显增加;关节僵硬,起床时浑身酸痛,下肢水肿。
专家解析:湿气重的人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虚胖。更严重的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走路喘气。
到吃饭时间 有没有食欲
到吃饭时间,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
专家解析: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
头脑不清爽 气促脉搏快
胸闷,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好像不灵活;有头昏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易困倦,记忆力减退。
专家解析:脾与肺的功能相互关联。脾气虚到一定程度,容易出现短气、少气懒言,动则气促、脉搏加快等肺气虚的表现。
重庆晚报记者 刘露瑶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