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余高材生进驻皖南备份古建筑“遗传密码”

2013年07月18日 00:00   来源:安徽商报   

  被洪水冲毁的呈坎古建筑正在征集历史图片,以求未来尽量原貌重建。而如果有更为翔实的“数字档案”,恢复原貌就不再需要大费周折。昨天,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80余名大学生,正在皖南对古建筑进行全方位测绘,精确到每一块雕花或每一个斗拱,为这些古建筑建立数字“生命档案”。随着测绘工作的推进,一个规模庞大的安徽古建筑数据库正在建立。

  【走进现场,揭秘备份经过】

  测绘一间房十学生忙三天

  昨天下午三点,黟县南屏村的叶氏支祠外骄阳似火,十来个大学生正拿着各种工具忙碌。他们为这些古建筑进行一次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全方位数据测量。大二学生黄维克告诉记者:“每一个斗拱的方位和花纹都要测量录入。 ”

  叶氏支祠是明代建筑,已有近500年历史。大学生们的测绘分为平面、里面和细部。从地表开始,每一根柱子、横梁的直径、高度、具体位置都要详细测量。建筑内部的每个角落、格局同样要进行立体测绘。

  负责这次带队指导的合工大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贺为才告诉记者,更高处的雕花,学生们需要爬上梯子,选择一个小角度,用单反相机多角度拍照,然后用计算机软件录入图像。很多房屋内的雕花,学生们还要进行手绘。 “一个明代祠堂的正厅看起来部件不多,实际测绘各种数据需要10个学生三天的时间。 ”

  动用计算机保存遗传密码

  著名的“抱一书屋”里,各个部件的测量已接近尾声。大学生米姝颖正在电脑上忙活,将数据通过电脑软件录入并建模。为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分析基本完成后,还要再到现场进行一次补测。

  贺为才告诉记者,学生们会为每一栋古建筑制作一个1:100或者1:50的模型。同时,在计算机里建立一个立体模型。 “人们可以用鼠标走进古建筑,家具的方位、柱子的位置、建筑内的各种雕花装饰都将精确展示。 ”

  贺为才说,此前合工大已经对皖南部分古建筑进行了类似的全方位测量,并为它们建立数字档案。未来有望建立一个安徽古建筑数据库,为更多的古建筑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将扩大合作建更多生命档案

  “这些古建筑年代久远,已经相当脆弱,这种全面的、立体的测绘,不仅为这些古建筑保护提供了数字依据,而且一旦遭遇不测,也能为它的复建提供科学参考。 ”昨晚,黟县副县长陶平告诉记者,因为这项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及专业人才,单靠文物部门的力量显然非常薄弱,下一步,他们将扩大和合工大等院校合作,为更多的古建筑建立数字3D的“生命档案”。

  【这些古建筑,将有生命档案】

  抱一书屋:再现清代“希望小学”

  著名的“抱一书屋”建成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当地富商李宗煝出资兴建,用于族中子弟读书的学堂。 “这其实也就是古代的希望小学”,贺为才告诉记者,这座建筑与传统的徽派建筑有很大区别。 “采用了廊、美人靠这些苏派建筑的元素,与徽派建筑元素结合,使得空间利用更为合理。庭院比较大,是孩子们的操场,课堂和休息区分开。 ”

  慎思堂:蕴藏着徽派建筑的智慧

  另外一座著名古民居“慎思堂”,体现了清代成熟徽派建筑的风格,在测量中,学生们发现,与现代建筑科学理论不同,这些徽派古民居的立柱并不是从上到下贯通的。 “二楼的柱子不是顶着一楼的柱子立起来的,非常不符合今天科学的建筑法式,但更体现徽派建筑的智慧,重视空间利用。 ”对建筑原貌忠实的记录,贺为才认为,也为未来古建筑的修复和维护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很多古建筑,期待生命档案】

  立体式测绘,首次大面积开展

  在大学生们进行现场测绘的黟县,拥有大量的古村落和古民居,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备受关注。黟县文物局局长倪国强告诉记者,皖南古建筑体量多、数量大,以前的全方位测绘只是针对国宝级古建筑进行。

  另外,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该县2000多栋古建筑中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数据和影像,但这种测绘大都停留在单体测绘和平面测绘上,像合工大此次进行的立体测绘,还没能大面积开展。(周慧、王素英、刘媛媛)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