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炎热的夏天,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顶酷暑,战三伏,挥汗如雨,为城市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日,记者深入一线,走近这些群体。
在闷热中创造“畅通”
上午10点,记者来到我市地铁2号线长江路站施工现场,见到了中铁七局所属的一支盾构队伍。他们正在进行2号线长江路站至航海东路站之间的隧道掘进工作。
长江路站至航海东路站之间的隧道长度是1437米,分左右两孔,目前正在掘进的是右孔(靠近西侧的一孔)。这条隧道的直径净空为6米,装上加固用的钢筋混凝土管片后,内部直径为5.6米。未来一列列地铁客车就是在两条这样5.6米宽内径的隧道内来回穿梭的。
盾构经理韩玉波介绍了他们这支队伍的总体情况。现在队伍分成白班、晚班,每班25人。由于上级要求地铁加快施工进度,现在实行的是黑白两班倒,人歇机器不歇,一班25人干满12小时后换下一班,中午饭都是送到隧道里吃。
跟随工作人员走进距地面14米深的隧道,记者刚开始感觉凉飕飕的。原来,为保证隧道深处施工人员拥有足够的氧气,一台巨大的鼓风机正通过粗如汽油桶的管子不间断往隧道里送风。但往里走,闷热感越来越强,走了近1公里的“洞”路后,记者来到盾构机目前所在位置,憋闷感愈加强烈。
27岁的孙鹏欢带领3个人处于隧道的最前端,他们的任务是拼装隧道内壁的加固管片。盾构机每掘进1.5米,他们就开始工作,在二三十分钟里,4人需要合力将6片一组的弧形钢筋混凝土管片拼接成一个牢固的环形——整个长1.4公里的隧道就这样一环环拼起来。26岁的牟强是盾构车司机,他是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待在驾驶室观察各项参数,确保掘进的方向正确无误。
据悉,从今年1月27日开工后,这支隧道施工队伍就一直在“暗无天日”的状态中工作,目前他们已掘进了980多米,穿过了陇海铁路,预计到下月底可到达航海东路站的出口。因为盾构机功率大、发热量大,加上空间狭小,地铁施工隧道里又闷又热,而且湿度很大。但这支年轻的施工队伍每天一上班,一整天都需要待在里面工作。他们在闷热中创造着郑州未来地下的“畅通”。
快递员
奔跑的“城市蚂蚁”
搬运着大包小包、奔波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快递员被称为“城市里的蚂蚁”,电话不离耳、腿脚不停歇是他们最大的特征。
19日下午,记者在顺丰速递中原点部见到李万鹏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了要派送的快件,一辆电动车,两大一小3个黑包就是他的全部装备。把投递物品装好后,李万鹏就骑着电动车上路了,根据公司区域分工,他负责西元国际广场、珍岗大厦和附近几个小区快件的收发业务。每次出发前,他都会根据包裹送达地规划好送货路线,这样可以少走冤枉路。
下午两点半,室外温度29℃,憋闷湿热的感觉让人很难受。李万鹏说已经习惯了,“一天下来衣服不知道要汗透多少次。”
在珍岗大厦一家客户门前,李万鹏敲了许久门都没有应答,拨打客户电话,已关机。李万鹏说,他们最怕的就是客户把地址写错或者电话写错、关机,让他们白跑一趟。
每天不停地负重上下楼、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在别人看来奔波辛苦的工作,乐观的李万鹏却甘之若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把它干好。”
钢筋工
加快建设三环快速化工程
昨日上午10点50分,在三环快速化工程陇海路互通立交施工现场,钢筋工小涛正蹲在防撞墙旁边套固筋,汗水顺着脸颊不时流下来,滴到面前的钢筋柱上,“呲呲”地冒起了白烟。这是钢筋工操作里一个非常复杂的工序,小涛和同伴已经蹲了近一个小时,背上厚厚的劳作服早已湿透。
施工现场负责人胡绍磊说,在太阳下晒了一个上午,此时钢筋的温度有50多摄氏度。
小涛是去年9月来到三环快速化陇海路互通立交工程的,因为肯用心,从小工干到了大工。“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是干啥不辛苦?我觉得我辛苦的可有价值,想想今后大家走着我们修的快速路,太自豪了。”小涛黝黑的脸上浮着笑容。
虽然在赶工期,但是高温以来,项目部对每天的施工时间做了些调整。上午6:00~11:00,下午3:00~7:00。吃住在工地,休息的时候,小涛和同伴喜欢站在高处,看着在一片废墟上从无到有,从全是脚手架到墩柱成林、箱梁成片,再到一个初具规模的立交桥屹立在眼前,小涛说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客运汽车维修工
奋战酷暑保平安
正值暑运时节,许多市民都有到汽车站乘坐大巴车的经历。在汽车站,你也许已经熟悉了那指引路径的站务员、披着绶带的服务员、技术娴熟的大巴司机。但还有一个重要工种,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保障客车平安上路的汽车维修工。
朱贺龙,一个24岁的小伙子,从事汽车维修工作7年,喜爱钻研学习,维修技术精湛。2011年来到交运集团客运维修公司后,他带领起一个维修班组,目前一年经手维修保养的大型客车达3000多辆次。
朱贺龙的班组共有4个人,工作地点位于客运南站的维修车间。维修这一行属于作业环境较差的工种,他们需要整天钻挤在地沟内,经常满身、满手糊满油污,满脸的油彩有时让人认不出那年轻英俊的容颜。
提起夏天的炎热,朱贺龙深有感触。“干我们这一行,不管天多热,要求的是长年长衣长袖,一个是怕油脏,另一个是怕擦伤、烫伤。”原来,汽车发动机在工作状态开到修理厂后,温度都在七八十度以上,维修人员钻到车底检查毛病,就像在烤火,如果穿短袖,一不小心就会烫起一个泡。一辆车修下来,常常浑身被汗水湿透。“按规定,可以等发动机熄火后两小时再开始修理,但一些不是很大的毛病,半小时都能搞定的,你必须上去就干。比如司机拉着一车人来了,空调坏了,你不能让乘客等着你。我们的手被烫伤的情况经常出现。”
与酷暑相对应的是严寒,那也是客车容易出故障的一个季节。今年春运期间的一天下午,客运五公司一辆车坏在了长途客运中心站。接到救援电话后,朱贺龙和同事周智刚立即带上维修工具赶赴现场。经检查,车辆底盘出现问题。两人不顾天寒地冻,冒着漫天大雪,露天作业。因车场没有地沟,朱贺龙钻到客车底下,躺在冰冷的地上进行维修,一直忙到晚上10点半把车辆修好。此时,两人已冻得瑟瑟发抖。
送外卖者
风雨骄阳中穿行
瘦高、稚嫩、淳朴,小谢是工人路一家餐厅专职送外卖的员工。
每天5点天刚亮,小谢就起床,然后到餐厅给师傅们打下手。10点左右,叫外卖的电话就陆续进来,小谢也开始了忙碌,骑上电动车在市内穿行,一直到下午2点以后。“平均每天大约送30份外卖,来回好几趟。”小谢说。
酷暑难耐的夏季,很多人都躲在空调屋里不想出来,外卖的生意便火爆起来。遇上阴天还好些,大晴天就要顶着太阳晒,往往一趟跑下来,浑身也快湿透了。
“越是恶劣天气,外卖生意越是好。”小谢说,“外卖不仅是个体力活,还要细心、耐心。”每个顾客要了什么饭,哪份不要辣椒,哪份少盐,都要记清楚。曾经有一次,小谢记错了送餐地址,不得已又多跑一趟。
对于湖北来的小谢而言,当初干这份活时还面临着一个艰巨挑战:不熟悉路。“我就只能走一站看一站路牌,实在弄不清的,就向路人打听。”经过几个月的熟悉,现在的小谢,已经对工作的区域了如指掌。
在众人眼中又苦又累的工作,小谢却乐在其中。他说:“看到那么多客人接到外卖时幸福的笑容,就觉得很值得。”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