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成“剩女”企业“娶妻”难 院企合作对接不畅

2013年07月22日 07:57   来源:河南日报   

  成果成“剩女” 企业“娶妻”难

  院企合作如何步入“完美婚姻”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22日讯 河南日报报道:河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截至去年底,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4万家,营业收入突破1.4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

  但与农产品加工业地位不相匹配的是,我省农产品加工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一直在低位徘徊。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侯传伟坦言:“目前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率可能还不到20%。”

  一方面是亟须产业提升的企业对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求智若渴”,另一方面则是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大部分科研成果得不到转化。院企合作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破除障碍,实现院企合作的“水乳交融”?

  现状

  “同居”容易 “结婚”很难

  7月5日在郑州举办的全国百家院所百家企业技术对接暨中原经济区农产品加工业投资对接活动上,河南阳光油脂集团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打算把加工研究所研发的大豆粕高值化利用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中。

  “这项技术比较先进,但能不能在企业落地,要做完中试才知道。”河南阳光油脂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书平说。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赵改名说:“我们经常拿着科研成果参加一些院企对接会,企业也会主动要求合作,但很多企业仅把与高校的合作当成是企业宣传的招牌,并不关心新技术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合作最终不了了之。”

  企业市场嗅觉敏锐,能够有效地将新技术快速转化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产品并被市场认可,而科研院所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按说双方的合作应该是“珠联璧合”,但现实情况是两者往往“同居却不结婚”。

  症结

  对接不畅 缺乏了解

  科研院所一向是科技创新的主力,但为何超过80%的科研成果得不到转化?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惠明分析认为,一是院企信息对接不畅,科研院所先进的科研成果企业不了解,或者企业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没有能力完成后续的研发推广工作。二是我省高校基本上都是教学型院校,中试车间不健全,高校研发者缺乏实践和信心。

  河南永达食业集团负责研发工作的索智勇对院企合作有着深入的了解,他坦言,院企合作的成功率不高,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科研成果看上去很“美”,但缺乏实用性。“企业拿到以后并不能直接使用,考虑到成本和投入等原因,企业只能放弃了。”

  出路

  建立互信 提升能力

  在市场竞争激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避免院企合作错位的尴尬,拓展院企合作未来的发展空间?

  惠明认为,院企双方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中的相互信任非常重要。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应充分发挥“融合剂”作用,多举办一些院企合作对接会,多渠道、全方位搭建平台,让院企双方更有针对性地洽谈,提高合作成功率。

  省产业化办公室农产品加工处处长钱秋忠告诉记者,今后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把研发机构组织起来,整合同类技术资源,提升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研发能力,向高精尖技术领域进军。二是继续推行产学研合作,引导科研院所深入一线,到企业中建立实验室,使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更密切。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