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扩容提质 ——上半年重庆市城镇化迈出新步伐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以人为本 扩容提质 ——上半年重庆市城镇化迈出新步伐

2013年07月22日 08:23   来源:重庆日报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配套设计了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一系列政策,保证了“人的城镇化”平稳有效

  这几天,家住渝北的转户居民刘家峡正忙着为儿子联系学校。

  今年3月份,他把户口从黔江农村迁到了主城。转了户,刘家峡所在的单位,按城镇职工待遇,给他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工资也由原来的每月2300元提高到了3000元。

  “老婆、娃儿的户口也准备转到城里来。”刘家峡说,妻子只要转了户,也能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养老、医疗保险。而正在读初二的儿子,转户后也不用再缴择校费。

  跳出“农门”,曾是好几代农村人的梦想。但根据全国各地城镇化经验看,农民转市民并不难,难在身份背后的市民权利和福利权益之变。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指出,户籍制度,不过是一个人口登记的基础性管理制度。过去,我国在福利制度安排上,根据户籍制度刻意分割了城乡。重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力求摆脱“就户籍改户籍”思路,配套设计了土地、社保、教育、卫生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系统的配套制度体系,保证了转户的平稳过渡。

  记者从市城乡建委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农民工转户工作已步入“常态化”。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转户370.4万人,其中,今年上半年完成转户10.7万人。

  产城融合的价值,就在于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加快大产业、大功能、大人群的集聚融合

  产与城,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一对“孪生姐妹”。没有产业做支撑,城市经济就难以发展,城市人口就业就得不到保障;城市得不到发展,产业园区也没有人气——工人下班后悉数离开,犹如“死城”。

  为了促进产城融合,使“孪生姐妹”的成长相得益彰,重庆力图通过促进产业、城市、生活与社会等功能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大产业、大功能、大人群的融合集聚。

  在主城之北,总部基地、结算中心、全球知名便利店……6月14日,两江新区一天签约引进1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按照“不仅要规划产业,还要建设城市;不仅要聚集物,还要聚集人”的思路,两江新区正在努力探索“产城融合”之路。

  在主城之南,曾经“有产无城”的茶园新区,也开始走上“产城融合”的轨道。随着南山隧道、东水门大桥南立交、江南立交改造、商圈建设等的有序推进,这个过去比较冷清的地方,正不断积聚人气,力求蜕变。

  主城之外,区县的产城融合也风生水起。在铜梁,该县全面启动城区总规修编,整合巴川、蒲吕工业园区,通过“优化产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城市拓展”和“扩容商贸旅游”四招,使产业与城市融合度大为提升。在永川,上半年,该区启动了推进路网框架、工业园区、生活小区“三大建设”,实现产与城的建设齐头并进;在江津,该区将城市功能区建设,纳入到德感工业园提档升级工程中,逐渐实现由“厂区”向“城区”蜕变。

  推进“产城融合”,正成为今年以来区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产城融合的价值,就在于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进城镇化的扩容提质。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