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沪"定制公交"实为"定制班车" 市场观望情绪较浓

2013年07月25日 07:42   来源:解放日报   

  “从你小区直达商务地,点到点的班车,比自驾还舒服的上下班旅程,只有直通吧班车”,近日,一家名为“直通吧班车”的网站在上海上线。按照网站说明,同一线路只要有40个乘客申请,就能发车运行。网站上线一周来,一条“昆山—中山公园”的线路已经有42人预定,达到开辟线路条件。

  有人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定制公交”业务,但记者昨天调查发现,这一服务只能称之为“定制班车”。目前,市场对新业务的观望情绪还比较浓,网站方面也没有开出一辆车。

  满40人即可发车

  记者昨天登录“直通吧班车”网看到,该服务的好处在于班车会前往每个预定者的小区接送,保证每位乘坐者一人一个座位,直达目的地。不过,班车每天早晚到达目的商务区的发车时间和地点都是固定的。定制规则还显示,开辟线路条件是每条线路须有40人以上申请;计费方式按每月会员费299元、每次乘坐时再按路线长短支付5元至11元车费的标准计算。以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乘坐定制班车的最低消费为519元。

  关注这项服务的网友表示,同样的线路,乘坐“直通吧班车”的花费可能比选择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贵上一倍。但这项服务堪比出租车的“门对门”接送,如果与出租车费相比,可要便宜许多。

  网站首批推出的目的地共6个,分别是徐家汇、中山公园、静安寺、陆家嘴、人民广场和张江高科;出发点覆盖全市各区县主要社区或主干道,以及昆山地区。从预定人数看,“昆山—中山公园”、“九亭—张江高科”、“九亭—陆家嘴”、“九亭—中山公园”、“江川路—徐家汇”这5条线路排名靠前,其中“昆山—中山公园”的预定人数已经达到42人,其他4条线路的人数在7人至19人间。此外,网站还有“免费试乘”服务。

  记者拨打网站服务热线咨询获悉,“免费试乘”的条件是50个人以上申请同一线路,网站就会选定一个日期供申请者“尝鲜”,但目前还没有线路满足这个条件。至于已经达到开辟线路条件的“昆山—中山公园”线,有望在敲定具体细节后发车运营。

  网友最关心资质和安全

  上线一周就有一条线路达到开辟条件,可见“直通吧班车”在上班族中的人气。但上班族也对“直通吧班车”提出很多问题,其中运营资质和行车安全最受关注。

  网友“小V”表示:这样的服务不也是拼车吗?企业有没有资质?会不会是“黑车”?

  网友“力量鱼”提出:乘坐班车时发生纠纷或事故,谁负责?谁赔偿?

  网友“金桥亮晶晶”问:地铁如果发生故障导致上班迟到,会提供证明材料;定制班车有类似证明吗?

  记者注意到,“直通吧班车”挂出了营业执照等可以验证经营资质的文件,还亮出了合作的车辆运营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不过,其网站和官方微博仍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例如,网站首页显眼地写着“合作伙伴:巴士公交旗下久通商旅”,可久通商旅其实是强生集团的下属公司,而且尚未与网站确定合作关系;官方微博上的介绍文字中,也有错别字。

  网站创始人杨奋表示,“直通吧班车”其实是一个平台,为有用车需求的上班族和大巴租赁公司牵线搭桥,合作的租赁公司都有运营资质,车辆上的每个座位都有保险,金额为50万元至70万元,所以“定制班车”的运营资质不成问题,绝不是“黑车”。同时,“直通吧班车”作为收取会员费的管理方,会为乘客与车辆运营方协调纠纷;在班车发生故障时,也会协调车辆运营方尽快提供其他车辆,或者请乘客打车前往公司,由网站承担打车费。当然,作为新生事物,网站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网友提到的“迟到证明”,网站就暂时无法提供。

  线路热门程度折射布线空白

  “直通吧班车”上线后,外界就称其为“定制公交”,认为既解决了部分小区远离地铁站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充分利用了车辆资源,鼓励“公交出行”,低碳环保。不过,交通管理部门对“定制公交”的概念提出异议。相关人士表示,公交车的目的是服务大多数人,沿线停靠多个站点,且线路开设必须备案批准;而“直通吧班车”只能算一种集约化交通形式,相当于企业班车。只不过这一次是乘坐人组团、通过“直通吧班车”等企业向汽车租赁公司提出服务要求。该人士指出,集约化交通的监管重点是,乘坐者选择的汽车租赁方是否有资质。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直通吧班车”网站数百条定制路线的预定情况,其实反映出上海在公共交通布局上的缺门。例如,在黄浦、静安等中心城区,各条线路的预订人数寥寥无几,很多为“0”,但部分远郊地区前往中心城区商务区的用车需求就比较大,例如从九亭前往静安寺、中山公园、陆家嘴、张江高科等方向的乘客就比较集中。事实上,这些区域的上班族可以选择公交车、轨道交通换乘等方式前往目的地,但相关地区的公共交通运能有限,路线设计也不尽合理,导致上下班高峰时期车辆十分拥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相应的公交直达车,肯定会比“定制班车”更受欢迎。

(责任编辑:秦宇雯)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