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流通食用冰来自"黑冰厂" 成本低廉细菌超标

2013年08月01日 08:12   来源:中国广播网   马喆 邓婕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报道称,某些餐饮店冰块“比厕所水还脏”,这一说法引起广泛争议。有人说,竟然这么脏,太令人发指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测量的标准和对比的方式都不科学。食用冰到底卫生不卫生,还能吃吗?

    北京市面上80%的食用冰为无资质工厂生产的“黑冰”

    最近,有媒体对北京夏季的食用冰市场进行调查,指出北京夏季食用冰流通市场的总产值大概是5亿~8亿元。但是全北京有正规资质的食用冰制造企业仅仅只有6家,超过80%的食用冰都是没有资质的工厂生产的“黑冰”。

    北京食用冰的现状是这样吗?正规的制冰厂真的做不过“黑冰”吗?

    今天,记者走访了北京寒山人制冰厂,这家制冰厂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通过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有正规资质的食用冰制造企业6家当中的1家。不过,谈起与“黑冰”的市场战,寒山人制冰厂经理袁学全满是感慨。

    袁学全:为什么冰厂发展不起来,因为黑冰,检测部门不可能每个角落都检测到,管理能力、人员都有限。

    袁学全:我们的利润是35%毛利,我们的冰按照市场价说,卖得高没人要,卖的低就亏。按照10元钱一袋去计算,大概一袋赚3元、3.5元钱。

    袁学全:我们水的处理设备之类的都是大型的,并不是小型的处理设备,像这样的设备,每天一开就会耗电,里面的清洁剂之类的都要开销。

    袁学全:黑冰当然是什么费用都没有,就是水,一出来就是冰,也没有处理器,目的就是为了利益。

    恰恰是正规制冰厂的“正规”二字,导致他们在与“黑冰”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在食品冰市场上,正规冰场的产品和“黑冰”都分别流向了何处呢?

    袁学全:我们供的中央电视塔,大型企业不可能用黑冰,大型企业也有卫生标准。黑冰就是供一些小型的餐饮企业、路边的冷饮店之类的。

    正规生产的食用冰流向的一些大型的饮食企业,比如说袁经理介绍的中央电视塔,还有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古巴大使馆、国家女子垒球队等,这些都是他们的长期客户。

    那么食用冰究竟允不允许自制呢?

    袁学全:食用冰不能随便自制,你的水要合格才行,不合格不行。假如说家里要自制的话,可以把水烧开,烧开自制也行,或者用其他的办法消毒。

    河南食用冰市场情况

    正规冰厂只对大企业销售黑冰厂靠举报查处

    记者从网上搜索并联系到一家河南郑州寒山制冰厂,按照厂家负责人的指引,来到一个地下室经销点看冰,在那里只有一个破旧的冰柜。

    经销点工作人员:一袋是20斤,一袋是15,俺是用机器制的。

    随后记者在河南食品质量安全网输入这家制冰厂的名称,并没有搜到任何与这家企业有关的食品生产许可信息。而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的信息,目前郑州市拥有食用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只针对大型企业销售。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郑州只有两家,大型食品企业自己用的,它不对市场上卖,市场上都不靠买它这种正规企业的,中间嫌贵什么的。

    郑州寒山制冰厂经销点工作人员说,一个制冰机,接上自来水,插上电就可以制冰了,最多加个过滤器,生产成本和运作成本相当低。但如果制冰厂要通过正规途径审核再生产,要麻烦许多。

    据了解,从2005年7月份开始,生产食用冰的企业必须实行QS(食品生产许可证)准入制度。食用冰制冰厂需要满足建立化验室、聘用有资质的检验员等一系列条件。

    郑州某质量认证代理企业经理杨先生:按QS的要求建生产线,符合卫生条件以后,申请技术监督局到现场审查,通过了以后试生产,送样、检测。合格了以后,给你出一个QS生产许可证。小半年、一年、两年都有可能,关键是看你的条件具备不具备.现在做一个QS认证全部费用,大概就是三万五左右。

    此外,2008年,商务部发布了《冷冻饮品食用冰行业标准》,制冰企业拿到QS认证后,还需要严格执行食用冰行业标准进行生产。但"黑冰"企业似乎可以对这些条条框框忽略不计。记者查阅了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官网,并没有搜索到食用冰的相关检验数据,对方回应称由于食用冰生产只是少数,没有形成规模,所以大多靠举报对“黑冰厂”进行查处。如果获得QS认证的食用冰制冰企业以后有所变动,他们会在网站上予以公示。

    福建食用冰市场情况

    黑冰厂:冰块与泥土搅在一起墙壁上残留蜘蛛网

    记者来到厦门杏林海口路一家食用冰加工作坊,作坊设在一栋破旧的民宅里,一进门,工人正在把放在地上裸露的大冰块拖进仓库,地面上水渍和泥土搅在一起,边上漆黑一片的墙壁上还残留着蜘蛛网。

    记者以奶茶店经营者的身份要买冰块,卖家马上拿出两袋冰块,包装上没有厂名厂址,更没有食品安全QS标志。

    记者:这个冰可以吧?

    卖家:可以啊。

    记者:我客人要吃了拉肚子了?

    卖家:不会不会,你放心啊,我们一天都要卖好几百包,我们都用直饮水的,上面还有臭氧杀菌。

    记者发现,卖家口中“臭氧杀菌的直饮水”,只是经过简单过滤的自来水,并没有杀菌装置。仓库角落里还有一个装着浑浊液体的大水槽和一编织袋的食用盐,这是已经被禁止的手工操作盐水槽制冰法。而被问及是否有检疫证书,卖家含糊其辞。

    记者:你们冰块有没有食品检验检疫?

    卖家:检验检疫有,我现在这个(证书)没放在这里,这里主要生产。

    福州正规制冰厂仅有1家黑冰利润惊人

    在福州,地下"黑冰厂"也很猖獗,业内人士透露,福州正规制冰厂仅有1家,正规厂家的冰块一袋10斤要8元钱,而黑冰工厂里,制作一包10斤装的冰,电费1元、袋子几毛钱、滤水芯300-500元,再加上人工费、自来水费成本基本在2元以内,利润高得惊人。

    餐饮企业自制散装缺乏监管

    记者调查发现,即使是自己制冰的商家,冰块的卫生也很难保证。福州很多餐饮店都自备制冰机,但对于制冰机的清洗、滤芯的更换,却没有统一时间,有的店甚至好几个月都不会清洗。

    福州一家餐饮店经理林先生:每天早上我们就用塑料箱运过来。

    记者:有人监管吗?

    林经理:就是我们中心厨房的厨工。

    福州市质监局工作人员游振云介绍,对于"黑冰厂"的查处,目前存在食品药品监督局、质监、工商等部门多头管理的尴尬。

    游振云:如果是制作黑冰的工厂,这应该是由食安办牵头几个部门去监管。目前国家层面上,食品药品监督局已经成立了,现在我们福建省还没有正式地合并到一起去,所以目前情况下,还是根据福州市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定,由食安办牵头,几个部门共同来做这个事情。

    游振云告诉记者,标准上,虽然国家将食用冰归入"QS"准入目录,只要是生产企业的食用冰,都必须具有QS标志才是合格产品,才能入市销售,但餐饮单位自制散装食用冰却没有相关标准。

    游振云:有些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标准,它都是在卫生部门牵头制定的,我们质监局是执行部门,因为有些企业是属于我们监管的,质监局是起到一个标准备案,但牵头单位不是我们。还有涉及到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企业它又涉及到商贸服务业局、卫生局等等。

    青岛餐饮企业食用冰合格率不足一半

    前不久青岛市也对岛城多家餐饮企业的食用冰块进行了抽检,结果不容乐观。抽检结果显示合格率大概是44%,也就是说抽检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食用冰块的样品存在问题,只不过在不合格的食用冰块样品中,菌落总数超标的程度各不相同,部分为轻微超标。

    小小的冰块是由谁来管呢?今天,记者在安徽、山东、吉林等多地展开调查时,小型餐饮企业、路边冷饮店的经营者纷纷反映,监管缺位要比到位更加普遍。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