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收普遍下滑 评:不能只抱房地产"大腿"

2013年08月02日 16:3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导读】全国30省半年财报出炉,地方财收下滑房地产成救命稻草。中央与地方GDP“打架”,人民日报发文批评。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截至昨天,除了四川省外,全国30个省份半年财报全部出炉。基于全国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去年税收增幅较大的省份,下降幅度比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方面的收入依然为地方GDP的数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税收角度来看,财政部税政司在分析上半年税收收入情况时指出,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收入增长较快。前6个月,房地产营业税、契税同比分别增长45.7%和39.8%。不过,对于房地产收入的增长,依然是值得担忧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进入6月份以来,房屋销售呈现出放缓的迹象,房地产业税收持续增长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收入高增长的情况也是不可持续。下半年,受经济回升缓慢、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加大减税力度、后期房地产相关税收增幅可能有较大回落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依然显得比较艰难。

    与此同时,长期依靠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债务的地方政府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风险考验。未来想要继续抱着房地产的大腿发展地方经济,显然难以为继。一方面是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面临风险,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由于中央和地方的GDP统计结果再次“打架”,也引起了人民日报的批评。是什么导致了地方统计存在注水现象?为什么地方GDP放卫星的情况总有具有如此强的生命力?房地产这根救命稻草,地方政府还能抓多久?面对日积月累的风险,该如何破解?这正是需要我们积极去面对的问题。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余丰慧对此做出评论。

    全国30省半年财报出炉了,我们也观察到,地方财收继续下滑,房地产依然是促进增长的中坚力量,如何看待地方半年财报所透露出的情况?其中存在哪些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余丰慧:地方的财政收入目前这种下滑的局面和中央这种财政是一致的,中央财政原先有20%、30%,后来下滑到去年的百分之十几,今年上半年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长只有1.5%,而地方财政上半年增长了13.5%,所以这与大的经济环境密切相连。

    目前我们的经济总体来说处于一个下滑状态,一季度7.7%,二季度下滑到7.5%,上半年7.6%,过去四万亿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的包袱我们还在消化,所以特别是中西部的财政收入下滑比较厉害,因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能源的推进,经济整体内外需抑制不住以后,包括产能过剩导致资源能源价格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了滞销,包括鄂尔多斯、山西、陕西煤炭销售大幅度下滑等等,所以造成上半年我们的财政收入,包括全国、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幅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    

    地方财政“寅吃卯粮”存在风险,土地收入显然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不过随着风险的累计,这样的方式是不能持续的,那如何破解这样的难题呢?

    余丰慧: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房地产的收入拉动,这确实是畸形的拉动。还有一个数据,初步计算上半年地产市场拉动GDP两个百分点,对上半年GDP7.6%贡献率达到26%。这次中国东部地区为什么财政增长的那么快,主要是房地产,房地产包括两块,地产和房产,大幅增加带动房地产的各类税收增加,对财政收入贡献比较大,这种方式完全是不可持续的,不但不可持续而且还带来巨大的风险,包括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还有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目前全国房地产贷款总共13多万亿,在这种高房价的情况下,房价一直在上升,一旦风险破裂,地方财政收入要出现一个断崖式下跌,因为目前它的这种收入结构非常单一,像广东和山东,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新增部分50%都靠着房地产税收。这个结果相当不好,所以我们目前要调整结构,其中一个调整就包括要调整国有财政收入、经济GDP增长过度依靠房地产这种结构,我们必需调整到像实体这种发展,这种拉动上来。

    地方除了有地这个资源,有一些国有企业,如果从它们本身来看的话,它的企业、人员、资源、人才储备都不够,调结构并不是想干就能够干成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余丰慧:这个就要按目前中央这种部署,就是向市场放权,把市场民间投资激活起来,激活起来以后给调结构,组建一个强大的资本和资金的举措,然后放权给市场,一定要把经济发展到实体经济当中,就算牺牲眼前利益也必需调结构,关键还是要转变地方政府这种GDP政绩观念。

    这次公布的中央和地方GDP数字又出现打架的情况,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余丰慧:这个打架一直是这样的,两个都打架,一个是总量,GDP地方加起来大于中央;一个是增速,地方一平均,三个省市的自治区一平均以后高于中央的这种政策,这是两个政策一直在打架。当然有统计上面的原因,应该说基层、乡镇、村里统计的GDP水分非常大,但更主要的还是地方政府的GDP政绩观念,就是GDP增速大了,规模大了,税收也有了,地方资源财政的资源也大了,然后外贸也越来越大。

    如何改变呢?

    余丰慧:如果要改变地方政府的GDP,高层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考核地方政绩的时候要淡化GDP的考核,增加隐性项目的考核,增加包括就业率,改善民生等等,最终还是要走上市场机制改革的方向。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