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马云拜访气功大师引争议 回应:科学不是真理

2013年08月02日 14:21   来源:新华报业网   张东锋

马云昨日在微博上回应质疑。

马云、赵薇与“气功大师”王林合影。网络图片

  在多个“空盆来蛇”表演中,王林都称盆里有33条蛇,但几乎每次都只拿出两条。 视频截图

  南都讯 一组照片过去几天引发争议,内容是马云、李连杰等名人在江西芦溪县拜访一位叫王林的“气功大师”。马云昨日发微博称,对未知的探索、欣赏和好奇是他的爱好,“即便是魔幻术,挑战背后的奥秘也快乐无穷”。他还说,“人类很容易以有限的科学知识去自以为是地判断世界”,“过度的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

  名人拜访“大师”照片遭吐槽

  7月3日,有网友发布了马云等人此次拜访的照片,随即引爆网络。

  照片显示,在一座名为“王府”的建筑前,依次挂着三条红色横幅,写着“欢迎国际巨星李连杰先生到大师家做客”、“欢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先生到大师家做客”等字样。

  接着,网上陆续有马云、李连杰、赵薇等人与“大师”的合影传出。这位“大师”正是号称“气功大师”的王林。公开资料显示,出生在芦溪的王林早年随眉山高僧学道,后成为远近闻名的“气功大师”。

  “聊B2B建设,聊电影拍摄,聊人生?”马云等人拜访“气功大师”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好奇和猜测声。“马云这是唱的哪一出啊?”显然,作为知名企业家,马云此行令一些网民不解,甚至还有人调侃,“菜鸟网络难道王大师也有股份?还是请大师为菜鸟网络正式挂牌选个黄道吉日?”

  一并遭到网友质疑的,还有李连杰等人。在百度“萍乡”吧,网友“杰迷任我行”表示,“就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杰哥的壹基金理念和佛学境界我都很认同,就是这个我很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杰哥是不是不信这一套,只不过是陪马云、赵薇去看的?还是另有原因?”

  无惧指责 马云称“科学不是真理”

  目前,李连杰和赵薇尚未公开回应此事。

  马云昨天则在微博中说,常有朋友指责他去探视“非科学”的东西。不过,“对未知的探索,欣赏和好奇是我的爱好,即便是魔幻术,挑战背后的奥秘也快乐无穷。人类很容易以自己有限的科学知识去自以为是地判断世界”。他认为,“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用来证明真理的”。

  马云还称,“过度的沉溺信仰和迷失信仰都是迷信,今天我们是后者”,自己要“永保好奇”。

  微博后面的跟帖显示,马云的这种“好奇论”在网友中间引发争议。

  网友“墙对面的蛋”就留言,“你要是正经地和刘谦学魔术,探索魔术奥秘,自然无可厚非。但你丧失基本的科学常识和判断,跑去抱骗子大腿,还说好奇心让人受益,这就太让人失望了!”

  网友翻出“大师”发功视频

  在各种相关资料的介绍中,王林以“空盆来蛇、断蛇复活、纸灰复原、意念异物、凌空题辞、徒手断钢筋、轻功悬空提水行”等所谓的“超凡本领”著称。网上至今流传着不少他表演的视频,其中展示最多的是“空杯来酒、空盆来蛇、断蛇复活”等所谓靠意念施法的功夫。

  而一段录制于上世纪90年代、时长16分31秒的视频显示,当时王林就吸引了原江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李志勤、原宜春行署副专员谢锡建、原宜丰县县长毛野德等一众领导干部的观摩,这些人还亲身讲述了“王大师妙手回春”等感受。

  另一段时长27分20秒的视频展示了王林发功治病的情形。解说者描述,“王林先生是全国最早一批通过严格科学测试的气功师之一,几年来,王林的足迹踏遍国内外,他的表演也轰动了各地”;“王林把握住一条,不以表演为职业,不以赚钱为目的”,为此“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许多想以他表演大发其财的邀请”。

  与上述视频相似,王林另外一些表演也遭到网友质疑。“杰迷任我行”提出,那段王林在酒桌前谈笑风生般吹断瓷制筷子架的视频,“我一眼就看出来是那个所谓的大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已经断掉的筷架藏在左手里,所以他一直把左手藏在下面,等右手接过筷架后迅速扔掉”。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