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PVC保鲜膜含有毒塑化剂

2013年08月02日 10:51   来源:南方日报   赵兵辉

  ■消费提醒

  保鲜膜,这种生活中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因使用方便,受到消费者欢迎。然而,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日前却曝光称,国家禁用的有毒塑化剂有可能藏身保鲜膜之中,流向了百姓餐桌。专家提醒消费者,挑选保鲜膜,应尽量选择PE材质或标识“不含DEHA”的PVC食品保鲜膜;使用PVC保鲜膜,尽量避免与油脂类食品接触。

  16种PVC保鲜膜15种不合格

  7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称,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分别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购买了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品牌的PVC保鲜膜,共16个品牌,送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令人震惊。

  国家标准要求PVC保鲜膜中不得含有DEHA,但限于仪器的灵敏度,当保鲜膜中DEHA迁移量低于0.05%时就无法检出,因此0.05%被称为检出线。经过检测发现,其中有15种保鲜膜含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塑化剂DEHA。其中,最低超过检出线98倍,最高超过检出线472倍,平均超出检出线两百多倍。

  据了解,早在2005年有媒体披露日韩致癌保鲜膜在我国市场销售的内幕以后,国家质检总局就专门发布公告:禁止企业用塑化剂DEHA生产食品用保鲜膜。根据公告,PVC保鲜膜在生产过程中,允许加入的塑化剂是DOA。

  不过,央视曝光称4家检测出含有国家禁用塑化剂的保鲜膜生产企业所用原料确实也标称为DOA,但所谓DOA中竟然没有DOA成分,DEHA的含量却很高。据专家介绍,生产DOA的原料是正辛醇,生产DEHA的原料则是异辛醇。这两种原料价格相差巨大,每吨正辛醇的价格是12000元左右,而每吨异辛醇的价格只有8000元左右,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采用异辛醇做原料来生产。

  据了解,由于种种原因,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包装材料,保鲜膜国标两次被推迟执行,至今处于无标准可依的状态,导致市场乱象重重。为此,专家曾多次呼吁不能让保鲜膜无标可依,无法可管。

  最好使用PE保鲜膜

  现在很多家庭都离不开保鲜膜:微波炉加热食物时会用上,在冰箱里存放食物时同样也会用上,人们似乎觉得用了它食品就安全了。“多种PVC保鲜膜含有毒塑化剂”的消息让不少消费者吓了一跳。广州消费者吴女士表示,“以前买保鲜膜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去注意材质,以后肯定会注意。”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保鲜膜以乙烯母料的不同可分为:聚乙烯(简称PE)、聚氯乙烯(PVC)和聚二氯乙烯(PVDC)三大类。其中对人体相对安全的是PE和PVDC两种材质,可用于水果、蔬菜、肉食、油炸食品等的包装。而PVC保鲜膜被国家列为限制类别,且规定“不能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

  “DEHA会影响我们的荷尔蒙,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表示,一些雌性激素分泌会因此增加,雄性激素分泌则会减少,也就是常说的女性性早熟、男性不育症,特别对婴幼儿的生殖器发育有很大影响。

  由于生产工艺需要,PVC保鲜膜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塑化剂。董金狮表示,允许添加的塑化剂一般在常温环境下相对稳定,但禁用的DEHA可在常温下从保鲜膜中释放并渗入到食物中,尤其是在包装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时更易释放,加热时情况尤甚。

  专家提醒消费者,最好选购使用PE保鲜膜。如果使用PVC保鲜膜,则最好不要直接用于包装肉食、熟食以及含油脂的食品,也不宜直接用微波炉加热。

  ◇贴士

  四招识别保鲜膜

  外包装:有QS标志、编号和生产厂家详细信息,标注PE或聚乙烯的保鲜膜可以放心使用;而PVC或没有写材质的尽量不要选。

  透明度:PE材质为白色,透明度差;而整卷颜色泛黄色的多为PVC材质,且透明度好。

  手揉搓:PE保鲜膜一般黏性不强,用手揉后容易搓开;而PVC保鲜膜则黏性较好,用手揉搓不易展开。

  点火烧:PE保鲜膜用火点燃后,火焰呈黄色,迅速燃烧,不易熄灭,有滴油现象无刺鼻味道;而PVC保鲜膜燃烧很快,离开火源也不会熄灭,且冒黑烟,气味异常刺鼻,火熄灭后有黑色杂质。

  标签:PVC保鲜膜DEHA塑化剂常温环境每周质量报告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