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岁女孩游泳溺水调查:培训班缘何成"夺命班"?

2013年08月05日 15:53   来源:福建日报   

强迫

7月28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发生溺水事故的小女孩生命垂危。

  培训班缘何成“夺命班”?

  ——重庆8岁女孩游泳培训班溺水事件调查

  日前,网曝重庆一家健身会所的游泳教练竟将一名8岁女孩强行丢到水中任其挣扎,最后导致女孩溺水,目前生命垂危。近期,类似悲剧的频繁上演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暑期游泳培训班安全性的担忧。暑期游泳培训班缘何成了“夺命班”?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女童被丢进泳池挣扎至休克

  7月26日17时许,网友微博爆料称,“在重庆渝北区的海派健身会所,一名8岁女童因为不愿学游泳,哭着跪在地上,却被女游泳教练强行拖行数米丢进水中溺水,并任其挣扎至休克数分钟后才拖上岸,救生员心脏恢复按摩半小时无效!当时家长并不在场!”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事件随即成为网络舆论热点。几经辗转,记者与爆料人马先生取得联系。亲眼看见事件全过程的马先生回忆,当时小女孩赖在从门口到泳池的通道上,哭闹着不愿意下水,一名身穿黑色泳衣的女士硬是将跪在地上的小女孩拖到泳池边,丢进浅水区,任由她在泳池里挣扎。

  “当时我以为那个教练是孩子的家长,就没有上前制止,况且后来她也下到了水里,一伸手就应该能救起小女孩。”马先生说,“我游了几圈之后却看到一名男救生员正在抱着那个小女孩,让她脸朝下往外吐水,旁边围着4个救生员和那名黑衣女士,当时小女孩双腿发紫、肚子肿胀,没有任何反应,然后孩子的妈妈和救护车就来了。”

  涉事会所仍在正常营业

  7月28日中午,记者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外见到了溺水女孩的家人。据医院ICU病房的胡医生介绍,7月26日下午孩子被送到医院时,呼吸和心跳都已经停止,经过心肺复苏抢救后,心跳才暂时得以恢复,但目前仍生命垂危。

  胡医生说,孩子的脑功能受损十分严重,目前处于濒临脑死亡的状态,孩子不能自主呼吸,全靠呼吸机维持,心脏功能只能靠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一旦撤去支持设备,就会有生命危险。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海派健身会所时发现,两天前的溺水事故并未对其造成太大影响,会所仍在正常营业,陆续有会员前来健身或咨询健身项目的报名事宜。在游泳馆内,五六个成年人和小孩正在游泳,泳池旁有几个救生员正在巡视。

  一名自称姓李的值班经理表示,会所的高层领导正在调查此次事故,并和家属商讨事故的后续处理问题。他说,这名游泳教练是会所的外聘教练,具有相关资质证书,目前已经停职。

  “我们没有承诺保证小孩学会游泳,更没有和家长签订‘无效退款’的教学协议,所以教练完全没必要这样做。”李经理称,“肯定是小孩家长事先和教练沟通过,让教练对孩子严格要求,她才这样做的。”

  对培训班安全性的担忧

  7月23日,浙江嘉兴10岁女孩在游泳班溺水身亡;7月25日,浙江萧山9岁男孩游泳课溺水身亡……近日,接连发生的悲剧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暑期游泳培训班安全性的担忧。

  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元明认为,对于学习游泳的孩子们来讲,培训班教练和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责任心至关重要,因为注意力稍不集中就可能发生事故,所谓的资质证书只是专业技能方面的,最关键的是对其个人素质、责任心方面的培养。

  此外,监管部门不明确也是原因之一。目前还没有专门监管该行业的部门,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等都是健身会所自行制定。

  孙元明建议,要尽快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并制定出详尽的管理细则,对游泳馆的设施、教练、救生员资质和配置、游泳教学的操作规范、监护人陪护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还要建立严格的事后追责制度,重罚发生事故的单位,同时督促其加强对教练、救生员个人素质和责任心方面的培养和把关;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切忌强迫孩子做其不感兴趣的事。

  莫让孩子成为“粗暴教学”的牺牲品

  近年来,孩子屡屡成为“粗暴教学”的牺牲品,其背后是“功利教育”思维作祟,如不摈弃,此类悲剧绝非最后一次上演。

  一个正规的游泳场所聘请的教练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对怕水的孩子,不耐心劝导、示范,却强行把她扔到水中导致其溺水,这种野蛮冷酷的“粗暴教学”将受到道德的谴责与法律的严惩。

  与此同时,一些家长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践行着另一种形式的“粗暴教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加之“棍棒下能成才”的传统教育理念作祟,出现了类似“虎妈”“狼爸”式的家长,违背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影响,有的甚至带来长久的心理阴影。

  近年来,学校、培训班的“粗暴教学”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其背后是“功利教育”思维的根深蒂固。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不择手段,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获得所谓的“教学效果”,为自己挣得“名师”的头衔。有些家长则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不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内在需求,只管津津乐道于“粗暴教学”的丰硕成果,而孩子则无辜地成为“粗暴教学”的牺牲品。

  如何不让孩子沦为“粗暴教学”的牺牲品?家长和老师必须摈弃“功利教育”思维,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否则此类悲剧绝不是最后一次上演。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