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困难重重,但从苏南、苏中到苏北,全省各地同心协力,攻坚克难。
8月2日。苏南。由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生产的第8.5代线新型液晶面板设备正式下线,在国内采购、组装、调试并制造,这“中国制造”1号机台供不应求,今年产值可达10亿元。
7月1日。苏中。省政府与中航工业集团签署协议,将宝胜集团打造成国内外航空线缆主要供应商和航空机电电气、物联网、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重要制造企业。总投资50亿元的宝胜电缆科技城项目正有序推进。中航工业还将成立江苏(扬州)航空产业园。
7月29日。苏北。盐城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5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海油、神华集团等23家央企加盟沿海开发,24个项目落户盐城,总投资523.2亿元。
一个个精彩定格传递出强烈信号:新形势下,全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展开。
省统计局统计表明,1-6月,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0.2%、11.9%和12.2%,其中苏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出全省3.2、6.1和2.8个百分点。
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的那样,调整区域结构效果一举多得。“江苏经济能保持长时期的较快增长,一个深刻原因就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省社科院研究员叶克林认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力,已是“熨平波动”的内在机制和组合动力。过去“欠发达”的苏北,已成为我省经济的北部增长极。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加大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分类指导力度,促进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获国家批复,绘就苏南发展的蓝图。5月初,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全面部署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确立建成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富裕文明宜居区的奋斗目标。
6月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苏中发展工作会议,对苏中新一轮发展提出“两步走”目标,推动苏中加快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
至去年底,苏北已有徐州、盐城两市达省定小康标准,28个县(市)有15个达标。今年,省里对苏北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7月28日,出台《支持苏北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意见》,促进苏北跨越发展。
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说,依托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苏北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苏中在融合发展特色发展中构建新优势,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为推动“两个率先”奠定基础。
当前,苏南各地纷纷对照《规划》,调整提升发展目标,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南京着力打造发展“升级版”,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41.4%;苏北五市和沿海三市也紧抓政策机遇,经济运行厚积薄发。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卫东说,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7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得益于我省出台的“五方挂钩”、“四项转移”共建园区、“一市一策”等政策。
作为沿海地区的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1%,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3%,高于全省7.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5%,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
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我省不同区域都交出不俗答卷。但外部挑战和制约没有消除,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苏南的创新动力仍需加码,苏中的产业结构仍需调轻调优,苏北的产业发展水平仍需提升。走好下半年的路,必须谋势而动,乘势而上。
陈震宁认为,要进一步落实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四项转移”和共建开发园区,增强“一市一策”的连续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苏北发展潜能;苏中沿江地区,重点在加快与苏南融合发展,加大对苏中与苏北结合部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苏南地区,则要紧紧抓住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机遇,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更好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充分依靠区域、城乡的协调互动,是现阶段我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叶克林说,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塑造长期竞争优势出发,我省必须坚定不移走融合发展、区域渗透之路,提高对区域软因素的认同度。当前,应在扩大开放投资领域、放大小微企业免税面、多元化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培育经济转型发展新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形成产业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导向。苏北要把管理重心下移,变一市一策为一县一策,通过扁平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加大信息产业公共设施的投入,拉长信息化“短腿”,为跨越发展积蓄能量。(邵生余)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