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游泳者把关不严格 没了健康证的泳池安全吗

2013年08月08日 14:00   来源:陕西日报   

  进入7月,古城西安热浪滚滚,连续的高温让游泳池成为不少市民的消暑圣地。而且因为暑假到来,学生们更是将游泳池当成了娱乐休闲,锻炼身体的好地方。连日来,记者以游泳者身份走访了西安市体育馆、陕西省游泳跳水中心、和平温泉游泳馆、西安交通大学游泳馆、东方宾馆游泳馆等六家公共游泳馆,发现许多泳池人满为患,部分泳池在管理上存在瑕疵,对游泳者“准入”把关不严,卫生状况存在隐患。

  总体良好 但管理有疏漏

  总体上看,各游泳馆管理都较规范,但在一些细节上仍存在瑕疵。记者随机走访的六家游泳馆中,水质从肉眼上看都基本清澈,水中无漂浮物,水底无沉淀等。随机采访的游泳者对各游泳馆的水质情况也给予了基本肯定。“水还挺清的,水质应该不错。”正在交大游泳馆游泳的学生王林对记者说。市游泳馆救生员丁先生称,“我们游泳馆24小时循环换水,水质应该没有大问题,具体的消毒剂投放等也有相应技术人员专门管理。”

  除此之外,各游泳馆均能按照西安市卫生监督所的相关规定在明显位置悬挂卫生许可证,并贴出“患有肝病、心脏病、皮肤癣疹、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性病等疾病的市民不得进入游泳池”的公示牌;同时在泳池外还按相关规定公示了水温、PH值、余氯量等水质指标。省游泳跳水馆的工作人员高先生表示,“水质每天都要检测,并公布在公示牌上。”

  不过,各家游泳馆强制通道的浸脚消毒池及喷淋设施虽然都较完备,但部分管理仍不规范。如:7月11日,和平温泉游泳馆的喷淋设施(女更衣室)设备出现故障,没有及时修理并恢复开启;市游泳馆的所谓“强制”通道设计,管理也有疏漏,游泳者可以选择另外的通道避开浸脚消毒池及喷淋设施并进入泳池。如此一来,为避免细菌繁殖,传染脚癣而在游泳前专设的强制消毒浸脚池作用随之丧失。

  游泳不限时 人多隐患多

  7月11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西安市游泳馆内粗略计算了一下,在21米宽、25米长的泳池内竟有近280人在游泳。“根本游不动,你看这人多的。”经常在此游泳的郭先生很无奈地坐在池边。这一现状,记者在救生员丁先生处得到了证实,“周末的人比这还多一倍,不到晚上七点以后,真正想游泳的根本游不成。”而按照游泳场所卫生标准,为避免因过分拥挤或管理不善而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10平方米水池容纳人数不应超过4人。

  平日280人的数量已远远超过标准,更何况是周末。市民吕先生还说,自己曾遇到过连进入更衣室都需要排队进入的状况。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游泳馆对游泳者游泳时间没有限制,随时买票随时进入,中间不清场。天热时,一些市民,特别是放假的学生常常花上30到40元就在游泳池呆一下午。带孩子游泳的谢女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么多人,也不清场换换水,呆得时间长了,水肯定浑浊了。”

  没了“健康证” 安全难放心

  游泳池的卫生情况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以前去游泳池都需要办一张‘健康证’才能下水,但现在多数经营性泳池早没有这样的规定了。”有年龄大的市民如是说。

  “不用啥证,买票就能进。”西安市游泳馆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走访中,当记者问及游泳池准入条件时,在其他各游泳馆售票处均得到了相同答复。据悉,2007年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曾下发《游泳场所卫生规范》,规范对游泳场所工作人员明确提出: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但对游泳者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入池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也没有必须持体检健康证才能入池的规定。因此许多游泳馆取消了之前“持健康证入池”的规定。可没了健康证,泳客安全咋保证呢?

  相关传染病专家呼吁,应重建更科学的“健康证制度”以防游泳池中疾病传染。

  点 评

  游泳作为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广受人们喜爱,然而泳池的卫生状况却多多少少冲抵了人们嬉戏碧波的热情。随着泳池经营市场化,像过去一样体检、办证方能入池的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若是只为夏季消暑,清凉一下,却还得跑到医院办理证件,这么复杂的程序怕是会让许多泳客放弃游泳。“后健康证”时代的泳池健康问题不容小觑。

  当然,健康证并不能把所有病菌挡在游泳池外面,但没了健康证的泳池除了强调市民更自律更自觉外,相关职能部门恐怕需要更多细化配套措施进一步跟进,比如,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公共游泳场所的管理标准,规范公示水质检测结果,加大违规泳池处罚力度等等,只有这样,取消健康证的泳池才会更“健康”。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