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放缓经济增速的宏观环境下,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全省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
一、上半年消费市场基本情况
(一)零售市场情况
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5亿元,增长14.0%,增速位列全国前列。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5.2亿元,增长11.3%,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按经营地看,上半年全省城镇地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6.8亿元,同比增长13.5%;乡村地区实现零售额58.7亿元,同比增长17.8%。乡村地区增幅高出城镇地区4.3个百分点。
按消费形态看,上半年全省实现餐饮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回落5.7个百分点;实现商品零售额403.9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商品零售224.9亿元,增长16.4%,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
按分类商品来看,16类商品中有7类同比增速上升,9类增速回落,其中大类商品增长情况如下:
1、吃穿类商品增速较快。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吃”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2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烟酒类增速最快,同比增长24.5%,饮料类增长11.6%,粮油类下降3.3%。“穿”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9亿元,同比增长24.4%,增速较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
2、化妆品、日用品和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速大幅下滑。受离岛免税政策翘尾增长因素的消除和金价下跌的影响,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化妆品类、日用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9%、40.5%和17.6%,增速较上年分别回落了145.6、68.7和45.2个百分点。
3、家用电器和中西药品类增幅明显。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11.2亿元,增长25.2%,增速较上年提高38.6个百分点;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7亿元,增长1.05倍,增速较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
4、汽车类消费呈现暖意。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57.2亿元,增长24.4%,增速较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5、燃料类商品销售回落。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87.7亿元,增长5.5%,增速较上年回落20.3个百分点。
限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类值 |
|
2013年1-6月 |
去年同期增速% |
增速变动% |
零售额(万元) |
增速% |
合计 |
2248750.2 |
16.4 |
14.1 |
2.2 |
1、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 |
131708.2 |
13.2 |
13.4 |
-0.2 |
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
129091.8 |
24.4 |
13.5 |
10.9 |
3、化妆品类 |
97564.2 |
28.9 |
174.5 |
-145.6 |
4、金银珠宝类 |
51704.2 |
17.6 |
62.9 |
-45.2 |
5、日用品类 |
124916.1 |
40.5 |
109.2 |
-68.7 |
6、体育、娱乐用品类 |
4816.2 |
1.4 |
27.4 |
-26.0 |
7、书报杂志类 |
11365.6 |
-1.0 |
0.3 |
-1.3 |
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
111744.2 |
25.2 |
-13.4 |
38.6 |
9、中西药品类 |
37325.5 |
105.7 |
25.8 |
80.0 |
10、文化办公用品类 |
22858.9 |
-3.2 |
-18.5 |
15.3 |
11、家具类 |
2132.7 |
-6.7 |
-18.1 |
11.4 |
12、通讯器材类 |
26040.9 |
21.9 |
74.0 |
-52.1 |
13、石油及制品类 |
877003.4 |
5.5 |
25.8 |
-20.3 |
1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
2094.5 |
14.1 |
21.0 |
-7.0 |
15、汽车类 |
572329.9 |
24.4 |
-10.6 |
35.0 |
16、其他 |
46053.9 |
17.8 |
-9.1 |
26.9 |
(二)各行业销售和营业情况
1、上半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530.4亿元,同比增长28.5%。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016.4亿元,增长36.2%,同比上升20.4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514亿元,增长15.5%,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
2、上半年全省住宿业实现营业额82.2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营业额51.6亿元,增长11.7%,同比增速上升4.9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1.1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营业额5.6亿元,下降2.7%,同比增速回落19.3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不景气影响增速回落。 从大的经济背景来看,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国内方面,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没有松懈,经济运行速度有所放缓。海南本地居民收入不高,购买力不强,再加上通胀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受到影响,增速回落在所难免。
(二)政策效应影响,消费增长乏力。
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政策的推出,引发消费市场相关行业连锁反映,一些以公务消费为主的高端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受冲击较大,各类星级酒店、宾馆会议接待量大幅下降,客房收入和餐饮消费降幅明显,对消费品市场影响较为明显。还有今年以来员工工资上调,用工费用加大,物价上涨,进货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成本费用增加,经营较难,例如,在海口较有名气的壹号华府、湘鄂情、京豪等酒家已因此而停业。
(三)新型业态渐趋形成,对传统销售模式带来冲击。
作为传统销售模式的实体商贸企业,在商品价格趋高情况下,长期采用的打折促销手段已缺乏新意,促销力度明显减弱,对消费品市场的促销作用暂显失灵;同时网上购物新型业态的迅速崛起,凭借低折扣价格、便利的浏览购物方式、快捷的配送等优势,发挥的作用开始增强,对实体店销售带来明显冲击。
(四)缺乏消费亮点,传统热点商品消费逐渐降温。
近几年,在消费升级、政策引导等因素带动下,海南汽车类、家电类、化妆品和日用品类商品的零售额都快速增长,成为带动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力军。但从去年开始,家电下乡、汽车购置优惠等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以及汽车、家电需求释放后,零售额比重较大的汽车、石油、家电等传统商品消费明显降温。今年上半年海南汽车消费的回暖主要还是由于去年同期汽车市场正处于整合低迷时期,同期数较小,今年的增长,属于报复性反弹,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三、消费市场相关政策建议
当基数越来越高的时候,同样的增长率就会显得非常不容易。海南从2006年至2012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年均17.8%的高速增长。2013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目标是增长14%,总量需达972亿元,比上年增加119亿元。从上半年完成情况看,已完成了58亿元,基本上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预期,要完成全年目标仍需要多因素积极配合。
(一)全力转变经营思路,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中央力推节俭、限制公款消费,对政府部门公务消费及国有企业商务消费起到了抑制作用,从长远来讲是支持了更大范围的、更健康的消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要根据政策变化,积极应对,全力做好转型工作。适时调整经营策略,转变经营理念,在拓展商品范围、扩大消费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大众消费上下功夫,努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大众消费能力
消费持续“热起来”,不能仅仅依靠短期政策“刺激”,长期来看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提高全省工资薪酬水平,特别是在财政负担薪酬的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同城同酬”,促进财政支出公平化,让“阳光工程”真正惠及低收入公务员和财政负担的事业单位人员。同时增加物价补贴,实质性的增加居民收入,让更多的工薪阶层成长为中等收入阶层,增强更多人群的消费能力。
(三)要进一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拓展新型消费。
一是积极培育电子配送、网上购物、典当、拍卖等新兴消费。二是壮大文体教育消费。完善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繁荣文化市场,壮大健身、服装、器材等体育相关产业,促进报刊杂志、影像书籍、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产品及服务的销售和消费。三是做大做强旅游特色消费。充分利用海南热带岛屿独特优势,整合资源,顺应旅游市场高端化、休闲化发展趋势,加强适合商务休闲消费如高尔夫、游轮和房车产品及服务的研发和销售。四是积极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开发地方特色消费,形成有一定规模能够吸引人气的核心商圈。五是加强城市综合体建设,完善配套商业设施,提升商务环境品质,适应商务和高端消费人群需求。
(四)优化消费环境,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是降低居民储蓄意愿、提高消费倾向的必要前提。在“十二五”时期,要着力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一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现代消费品营销体系,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的便利性;二要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消费、安全消费。三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树立新型消费理念,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