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丽乡村”建设让门源县旅游业遍地开花

2013年08月12日 13:49   来源:青海新闻网   

  8月11日,2013全国重点网媒青海行记者来到海北州门源县,考察该县美丽乡村建设。泉口镇大庄村、东川乡孔家庄村、珠固乡东旭村……一个个美如画卷的村庄款款走进全国网媒记者的眼帘,令人如醉如痴。

门源县东川镇孔家庄村美丽的村容村貌。本网记者崔永焘 包拓业摄

孔家庄村幸福的村民。本网记者崔永焘 包拓业摄

  门源县珠固乡东旭村的经幡走廊,据当地村民说凡是走在经幡下走过的就会忘记忧愁……本网记者崔永焘 包拓业摄

门源县珠固乡东旭村村民跳起欢快的锅庄,欢迎远方的客人。本网记者崔永焘 包拓业摄

东旭村美丽的山峦(仙米林场)。本网记者崔永焘 包拓业摄

  门源县结合“党政军企共建文明示范村”契机,把推动全县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作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来谋划,以提高各农村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形成村村都美丽,村村有美景的良好发展格局。

  门源县先后投资1亿余元,加大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改善了乡村旅游吃、住、娱、购等服务条件。该县组建了金门源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把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的经营权转让给旅游公司,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景点的投融资、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营销职能的逐步转变,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

  乡村旅游业的升温和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以自驾旅游、组团旅游为主的游客络绎不绝,全县乡村接待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全县培育各种农(牧)家乐56户,餐饮总接待能力为4720人,直接从业人员376人,从业农牧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农家乐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当地农牧民的增收致富,为乡村旅游业注入了强大活力。

  门源县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注重保护和开发古建筑、弘扬宗教文化、传承民俗、山水等文化的同时,发扬光大以回族宴席曲、华热民族服饰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出了具有生态、人文、民族、地域特色的藏族“华热”歌会及服饰表演、回族“宴席曲”演唱会,回族民俗展、赛马会等乡村旅游文化品牌,为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构筑了文化平台。

  如今,门源县美丽乡村建设让全县农村风貌焕然一新,以各美丽乡村为主导的旅游业遍地开花,把金色门源的美名书写在每一个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秦静)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