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老电影人:老电影票能否为我的老友粉加些肉

2013年08月13日 06:47   来源:广西新闻网   

  以前露天影院场场爆满,如今观众只有几十人 稀疏的人影,让南宁老电影人感叹往事不再——

  那张老电影票能否让你 再为我的老友粉加些肉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见习记者 李望舒 黄占玲 实习生 杨静 文/图

  核心提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南宁,市民的娱乐方式不多,看电影成为最热衷的一项活动。那时的电影院,一票难求,即使放的都是样板戏,可容纳上千人的电影院里却几乎场场爆满。如今,人们可以去KTV、上网、泡吧消遣,老放映员们甚至感慨说,电影院成了“可有可无”的娱乐场所。8月6日晚上,桃源南社区为融洽社区氛围,邀请社区居民前往看电影,但现场只来了几十个人,该社区廖书记不禁感叹:“再也看不到从前那样壮观的外影景象了!”

  忆往昔:

  放电影时 遇到趣囧事

  “我从6岁就开始在电影院看电影,那时我妈妈在中华电影院当售票员,而我家就在中华电影院和民族电影院之间,我时常端着碗饭到电影院去边吃边看,电影院就像我家一样。”1983年就开始当放映员,现在江南电影院工作的“老南宁”郑小山师傅回忆说。郑师傅记得,在他小的时候,除了中华电影院和民族电影院,南宁还有几家电影院(新闻电影院、解放电影院、桃源电影院和亭子的一家临时电影院)。

  “虽然电影看得多,但那时我对电影技术不感兴趣。”郑师傅说,自己第一次放电影时,手忙脚乱的,好在没出什么差错。“曾有一次,我们去乡下放外影,结束时已经很晚了,我们坐在拖拉机上,突然一个颠簸,我手里抱的那盘带子掉进一个水沟里了,湿了。等回到影院时,带子都粘在一起了,按理说,这盘带子要报废。可我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几元,这盘带子要400多元,求了一个老技师好久,才从他那儿学到一个解救的办法——晾晒带子。结果,这盘300多米长的带子,在晾晒时挂满了整个机房。”

  说起外出到其他乡镇放电影的故事,退休了几年的放映员莫诚友也深有体会。“我们去放外影时,都是邀请的单位点片子。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去慰问知青的时候就给他们放电影,很多时候从晚上7时放到11时,连放好几部片。”莫师傅说,有一次他们去邕宁县的一个知青点放映,很多村民知道后,有的甚至赤脚走了好几个小时山路赶来看电影。不料电影放了一半时,机器出了故障。对此,观众很不满。等我们回到电影院一看,发现不过是一个小问题,但我们当时就是修不好。“那种感觉,真的非常难过!”

  那时的人们喜欢看电影,电影院放映时一票难求。作为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会有一些赠券或比较容易弄到票。“有时去粉店吃老友粉,给他们一张电影票,他们就会给你多放一些肉。”现在星湖电影院担任机务组长的卢广明师傅说,这是他当放映员期间最受用的“小甜头”。郑师傅也说,他曾用影院分的“赠券”去换溜冰票和舞厅的门票。

  谈喜好:

  南宁人 最爱看港片

  上世纪70年代初,电影院里播放的电影是《地雷战》、《地道战》、《红灯记》等8部样板戏,人们看来看去也不腻。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彩色电影蓬勃发展,外国大片和港片开始引进内地,印度电影《流浪者》、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香港电影《三笑》等等,打开了观影的新天地。国产电影虽然稍受冷落,不过《黄飞鸿》、《少林寺》等武打片,深受观众热捧。莫师傅说:“有一次我们去放外影,卖票卖得太火热了,到最后我们都不敢卖票了,再卖的话可能就得出事了。”另外,一些又有战争情节、又有爱情故事的电影,也很受南宁观众喜爱。“因为去电影院可以谈恋爱呗。”莫师傅笑着说。

  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在南宁反倒没有冯小刚的电影那么受欢迎。“可能张艺谋的片子太文艺了吧,冯小刚的电影比较轻松搞笑,虽然也是北方人拍的,但南宁人喜欢。”卢师傅说。另外,香港电影多为搞笑电影,而且语言上又相近,所以南宁人最喜欢看港片。

  看今朝:

  电影院 成年轻人的天下

  曾经,正规的电影院都是由电影公司管理,放什么电影都是上头统一分配。那时候的电影院,有一个职位叫“跑片员”。因为当时的电影都是胶片电影,一个城市可能只有一个拷贝,新片来时电影院就开始“排队”放映。而在电影院之间穿梭运送拷贝的,就是这些“跑片员”。随着技术的发展,“跑片员”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据介绍,南宁的老电影院中,新闻电影院和解放电影院都在“文革”时期烧毁了。后来,这个地方建起了新华书店的新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宁市除了正规的影院,很多有条件的单位都建起自己的“礼堂影院”、“露天影院”。不过,在80年代中后期,在私人录像厅“遍地开花”的时代,这些更新慢的单位影院逐渐失宠了。

  “直到近几年,才感觉到电影院恢复了一些人气和活力。”郑师傅说,影院技术设备的革新是从“声音”到“画面”的。“最开始是引进了立体声电影,接着是从清晰度、分辨率的提升,到立体电影、3D电影,再到如今的巨幕电影(即IMAX)。”不过,现在的电影院几乎是年轻人的天下,很少有老年顾客光顾。

  “作为放映员,我们都感到了时代的变化。”3位放映老师傅都这么说,以前放映员需要学很多技术,最重要的是电工,一个放映员想上岗,至少也得培训4个月至6个月。“放一场电影,我们几乎不敢眨眼,害怕出差错。”莫师傅说,他放映这么多年电影,却很少完整看过一部电影。如今电影胶片机几乎不再使用了,电影院都在使用数字放映机。“只要像操作电脑那样点点鼠标,就可以开始放电影了。就算是门口的服务生,3分钟内也能成为一名放映员。”郑师傅说。新技术的升级让这些老放映员们感到了压力,他们感叹,是时候给年轻人让位了。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