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沪大学生活费调查:女生略高 月均1000-1500元

2013年08月14日 07:44   来源:东方网   林颖颖/王琛莹

  据《新闻晨报》报道,日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发出录取通知书并附上致新生家长的信,信中建议家长,给孩子的生活费一般为600元/月,最高不超1000元,这一“指导价”引发热议。各地消费水平不一,对于即将在上海高校就读的大学新生,家长应该准备多少生活费?记者昨天对沪上各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了样本调查,发现尽管生活开销有高低,但每月1000-1500元是学生们比较普遍的生活消费水平。

  开学之初花费较多

  “600元,怎么够?”针对每月600元生活费的“指导价”,复旦大三学生小陈第一反应是皱眉头。“早餐3元,午饭10元,晚饭10元,这些加起来,一个月600元都不够吃饭的。”考虑到上海的消费水平,小陈当时入校时,父母为他准备了月均1000元的生活费。他说,大一刚入学的前两个月,由于要置办一些生活必需品,开销还要更多一些。

  同在本市某高校读大三的小杨也表示,开学之初,月均花费在1000元是必需的。“吃饭最少600元,新生需要置办生活必需品,大概200元。还有书本资料费用,加起来至少需要1000元。”小杨说,这些还不包括衣服和社交方面的花费。小杨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他平时也比较节俭,他向记者回顾了入校三年的基本花费:大一前两个月月均花费1200元,大二、大三每月1000元,最多不超过1200元,“大部分的花费都在吃上面”。

  曾任复旦大学2011级新生辅导员的赵老师表示,开学之初学生花销普遍较多,离家较远的同学需买被褥等生活用品。“有些新生还会购买电脑等电子产品。”据赵老师估算,大部分学生第一个月开销大概在1000-1500元之间,之后会有所下降。

  记者随机采访了沪上不同高校的10名大学生,在每月生活开支上,有3个人在1500-2000元之间,有5人在1100-1500元之间,有2人在800-1100元之间。大学生消费因个人兴趣爱好不同而差异较大。小康是摄影和电子产品的发烧友,“单反相机、镜头、平板电脑这些产品价钱都不低。”

  对于“充电”的投资也开始占据学生消费的大头。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小刘在大三时没少报培训班。“一些资格考试的注册费要2000多元,加上考试费、书本费等,花费基本过万元。许多受访者表示,为了以后的长远发展,在升入高年级后,他们的开销主要用于准备各种考试。此外,旅行也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休闲方式。

(责任编辑:邓一)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