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海南:8月19日起居民可到派出所登记身份证指纹

2013年08月15日 08:00   来源:南海网   王燕珍

  我省8月19日起

  启动身份证指纹登记

  将有效防止冒用他人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近日,有媒体报道居民丢失身份证后,即使做补办(挂失)处理,但由于目前没有任何注销措施,导致原身份证仍可正常使用。海南不少居民在看到此消息后,都纷纷表示担忧,迫切希望公安机关能够尽快出台一些保障措施。

  8月14日,记者从海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从8月19日起,我省居民就可在各地派出所登记身份证指纹信息了。对于买卖、冒用他人身份证违法犯罪活动,我省公安机关是进行严厉打击的。

  市民:期盼身份证技术快升级

  对于身份证丢失后,被他人拿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情况,村民老林就曾遭遇过,老林说,他的钱包曾被盗过,身份证也随之丢失了。虽然他后来也在派出所挂失,补办了身份证,但是却发现自己丢失的身份证被不法分子在市县的银行网点开了10多个账户,为此,他还接受了公安机关的调查。“虽然后来调查清楚是别人使用我丢失的身份证从事非法交易,但是我还是挺为此苦恼的,就担心有一天再次被调查。”

  身份证丢失,被他人用于从事不法行为,深受其害的除了老林,还有不少市民。大家纷纷表示,身份证技术应该快点升级了,原身份证挂失后可以作废,这样才能保障居民的权益不被侵犯。

  省公安厅:可到本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换领

  记者就此事也采访了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对于居民关心的丢失身份证被他人用于从事非法行为的事,省公安厅一直都在关注,也在做一些相关的措施去完善。

  据了解,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了公民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能进一步增强证件防伪性能,同时社会用证单位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一致性认定,可以有效防止冒用他人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那么,我省何时开始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呢?据该负责人透露,从8月19日起,我省各市县派出所开始启动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工作,届时,广大群众有自愿提前换领身份证的,可到本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换领登记指纹信息的身份证。

  警方:严厉打击买卖身份证违法行为

  据省公安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初到现在,省公安厅已经办理了3起关于非法买卖二代身份证的案件,对于违法人员,公安机关也对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据了解,这些被用于非法买卖的身份证大多是居民不慎遗失或是被盗的,这些违法人员在获取到他人身份证后,大多是在网络上销售,一张身份证的价格为100元-150元,有的在购买了别人的身份证后,用于做一些违法行为。

  该负责人也表示,对于买卖、冒用他人身份证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是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进行严厉打击,追究违法人员的法律责任,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那么,居民在丢失身份证后,要怎么做呢?据警方介绍,丢失身份证后,居民一定要及时到当地派出所进行挂失,然后再补办新的身份证。同时,也请居民放心,从挂失之日起,一旦其丢失的身份证被用于从事非法行为,有了备案,经警方调查清楚后,也不会追究丢失身份证人的责任的。

  同时,警方也表示,用证单位不履行人、证一致性核对责任导致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所以警方希望,用证单位要认真履行核对人、证一致性的责任,确认无误后方可为持证人办理相关业务,不要给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

(责任编辑:邓一)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