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很多地方实施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向天借雨”有害吗?
8月11日下午5时许,遭遇严重干旱的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镇,一场大雨伴随大风和闪电落下,盼雨已久的农民冒雨在田间劳作。 “这场及时雨算是给水稻解了渴。 ”当地农民欣喜地说。
欣喜若狂的农民或许并不知道,这场及时雨其实是一场“人造雨”。当日,十字镇实施了该镇历史上首次人工增雨作业,9个村中的7个村迎来大到暴雨,该镇大部分地区旱情因此得到局部缓解。
在全省,8月10日至11日,南部旱区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条件组织开展地面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截至11日20时,宣城、黄山、铜陵、池州、芜湖、马鞍山等6市及黄山风景区共实施地面作业43点次,发射火箭弹222枚、炮弹60发,播撒碘化银烟条20根。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作业区及影响区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地区大雨。
“由于高温持续时间长,土壤失墒较重,只有局部地区存在人工增雨条件。”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副主任袁野强调,当前人工增雨作业仅能局部减缓干旱的发展,要想根本上缓解旱情,还需要等待更好时机。
据了解,根据未来一段时间的抗旱需要,我省已紧急购置一批人工增雨火箭发射装备和火箭弹,增强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同时已做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准备。
人工增雨必须借势借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增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也日益为人们所熟知。人工增雨可以像神话里“龙王”那样呼风唤雨吗?“这是不可能的,人工增雨必须具备一定的时机和条件,而非凭空造雨。 ”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高级工程师吴汪毅介绍,人工增雨作业必须有云和降水形成的天气条件,这是由人工增雨的原理决定的。
吴汪毅介绍,人工影响天气,目前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是碘化银,它是一种冷云催化剂,必须在-5℃以下温度区间内才能发挥作用,所以作业的云必须具备一定厚度,而且冷云催化的机理还要求云内具备相当数量的过冷水,即水中缺少凝结核,或因其他原因,在0℃以下还保持着液态水。此外,要使作业效果好,云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云的厚度要大于2km,云底高度要小于2km,云外向云中输送的水汽充足”。
专家介绍,我省目前有高炮74门、火箭143套、地面碘化银发生器10套,租用空军飞机1架,配备2套机载播撒设备。从作业方式看,有飞机人工增雨和地面人工增雨。相比而言,飞机增雨具有作业面积大、机动性强等优点,但是飞机作业安全要求较高、费用较大,只有在出现大范围干旱并且具备大范围作业条件时,使用飞机才比较合适。
人工增雨不会“伤害”环境
本来不具备降雨条件,通过人工干涉让雨水落下来,这会不会影响大气正常运动,对未来天气造成不利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是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中的物理过程施加人为影响,使之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吴汪毅解释,这不会对大气本身的运动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天气产生不利影响。
不少人担心,作业时播撒的制冷剂溶入水中会产生污染。对此,吴汪毅解释说,当前国内人影作业中主要采用制冷剂(干冰、液氮)、人工冰核(碘化银)。干冰、液氮分别是二氧化碳加压后冷却压缩与工业制氧过程的副产品,汽化后成为空气,使用的碘化银量极小。 “比如一枚火箭弹碘化银含量仅有10克,催化后将伴随降水沉降至地面,或只有少量的存留于大气。 ”袁野肯定地说,根据国内外多年来的监测,尚未发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向天借雨,“龙王爷”是否慷慨?近几年,气象部门开展了多次人工增雨作业,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以来,全省实施增雨作业有效增加了降水。 ”袁野介绍,按现行增雨效果评估方法计算,2009年增雨5.7亿吨,2010年增雨5.1亿吨,2011年增雨6.0亿吨,2012年增雨4.5亿吨,累计增加降水21.3亿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0.65亿元。
从国内看,福建古田水库开展的为期12年的对流云高炮增雨作业,相对增雨24%。河北省飞机增雨作业,增雨达18%。从国际上看,目前全世界每年有30多个国家开展各种方式的人工影响天气活动。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还将人工增雨成套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并成立专门的人工影响天气商业公司,承接人工增雨计划项目。“人工增雨是应对极端天气、服务生产生活的一种可靠手段。 ”袁野说。(史力、夏海军)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