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直击抚顺洪灾:教室被毁 校园操场淤泥1米深(图)

2013年08月19日 16:31   来源:东北新闻网   李毅 白琳

  昨日中午,在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幼儿园的一间教室内还有很多积水,而墙上留下的过水痕迹令人吃惊。北国网、辽沈晚报首席记者查金辉摄

  昨日中午,在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小学的部分校舍被洪水冲毁,校园里的淤泥深处可没腰,双杠几乎被埋没。北国网、辽沈晚报首席记者 查金辉 摄

  昨日下午3时许,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来到南口前镇明德中学。学校大门处,洪水裹挟来的树干、秸秆堆了一大团,只留出右边不宽的通道。

  泥沙几乎铺满了整个操场,厚处达半米,只有几处有水流通过的地方露出了操场本来的模样——红色方砖。“就算淤泥清走了,估计操场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肯定已经泡得坑洼不平了!”一位临时安置在明德中学的居民说。

  走进教学楼,不时看到安置在此的居民走动。1楼淤泥湿滑,走在上面几次险些滑倒。透过教室门上的玻璃,可以看到1楼教室内已经灌进了二三十厘米厚的淤泥,扔在地面的足球等较轻的物品被淤泥托了起来。位于2楼的校长室、教师办公室无一不腾出来,成为居民们的卧室。

  与明德中学一墙之隔的是南口前镇小学。两校间的围墙已经冲垮,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跨过去进入小学。

  小学受灾情况远比中学严重。南口前镇小学只有两排平房,窗户被洪水泥沙冲坏,房门全部冲开,整个校园内空无一人。

  看着院内的淤泥似乎并不深,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试着向前迈出一步,瞬间跌入约1米深的淤泥中!待爬上安全处仔细观察才发现,小学操场淤泥更深,几乎将双杠没顶,整个操场成了烂泥坑。

  折回南口前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镇领导外出抗洪救灾,且手机无法打通,两所学校的负责人也无法联络。“小学的人数不太确切,中学大约400人。”镇政府一名女工作人员说,即将到来的学期,这两所学校肯定无法正常敞开校门迎接学生。“除了清理淤泥和垃圾之外,校舍是否还安全也是个未知数。”她忧心地说,“哪个孩子不是家里的宝呢,学校遭灾一下子耽误了多少个宝贝啊!”

  另一名工作人员说,“尽管现在谈重建或修缮还有点早,但我们真的希望有人能帮一把,让我们这个闭塞小镇的孩子能早点回到明亮的教室里!”(北国网、辽沈晚报特派抚顺首席记者 李毅 记者 白琳)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