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府谷县于今年四月成为全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但对于除府谷外还有十一个区县的榆林市来说,民营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不仅总量不大,优势也不突出。如何抓住在市域内建设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的大好机遇,冲破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樊篱,成为榆林市持续发展的最大考验。
多顶“盖头”,压得民企难长大
2012年,榆林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042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7.63%。这个占比,不仅无法与民营经济占了一大半的东南沿海相比,就是和已占半壁江山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为什么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的榆林,民营经济发展却仍处在一个较低水平?
外部环境制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在连续几天的采访中,不止一位榆林的民营企业家向记者诉说企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外部困境。从融资渠道、资源配置到各种行政审批,民营企业发展遭遇的关卡数不胜数。而在一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一位民营企业家在讲述民营企业发展障碍重重的事例后,当场哽咽落泪。有人形象地比喻,民营企业的头上,总是戴着许多顶“盖头”,被压得难喘气。
榆林市一位民营企业家去年曾租下市区数家门店,准备用于扩大企业规模。然而,由于一项行政审批的关卡难过,使得这家企业的数家门店一直空置。这让他进退两难,无计可施。而行政审批部门所给的理由主要是“布局不合理”,但却并不详细解释何处布局不合理。他认为,民营企业行政审批遇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部门不能正确看待民营经济的发展。
行政效率低下一直为民营企业家所诟病。“一些职能部门在对待国有与民营企业上差别很大,民营企业经常会因‘按程序走’或者‘不合理布局’等诸多理由,好端端的项目无法顺利批下来。”接受采访的民营企业家说,职能部门每月对民营经济的检查也非常之多,要应对检查,企业往往需要耗费好大一部分精力。“企业需要的是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但制度性障碍和官本位思想却积习难改。”
而民营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亦难获“国字号”平等待遇。与榆林多数从事涉煤行业的老板们不同,民营企业家张耀林创办了一所民办教育机构,谈到自己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张耀林面色沉重:“首先是土地制约,民办和公办教育根本不能比,民办教育获得的待遇和它发挥的作用不相符。其次是民办教育机构在人才竞争等方面处于劣势,比如在职称评定上,民办教育机构根本拿不上指标,自然在吸引人才上就落后很多。年轻教师聘不来,很多学校只能返聘一些退休的老教师,师资力量长期得不到补充。”
在发展过程中,不少民营企业同样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从家庭小作坊起步的榆林市榆阳区虎军农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虎军,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成立羊子饲养基地、羊肉销售门店和饭店。摊子铺大了,融资难的问题凸现出来。由于公司个人资金有限,加上产品周转销售期间无法按时收到货款,向银行申请贷款未能核准,融资难成为王虎军的一块心病。
自身缺陷导致民营经济难以持续发展
除了面临外部环境困扰,许多民营企业在内部也存在众多的漏洞和缺陷: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缺乏企业发展长远规划,产业结构单一,家族式经营、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等,这些问题成为限制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部诱因。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业与产品层次较低;从事传统产业的多,发展新兴产业的少;一般产品多,品牌产品少;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家族式的、作坊式的小企业占据了榆林民营企业的绝大部分。”榆林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副局长尤建国说。
据了解,榆林市民营经济第一产业占比只有1.2%,二产占81%,三产17.8%。大部分集中在二产,二产里90%是能源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吃的资源饭,产业与产品层次较低,煤炭等资源行业的“挤出效益”非常明显。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榆林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今年遭遇的全国煤炭价格遇冷,让大多数涉煤民营企业遭受到较大的冲击。
“人才比较缺乏,管理不够科学,生产经营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保与生产安全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企业家族式与家长制管理还未根绝,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综合素质低下,盈利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成为众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谈起自己在榆林各县区调研时的感受,尤建国感慨良多:“好多企业都是白条入账,根本就没有什么财务制度可言,这样的企业,银行敢给你贷款?”
对于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工程师、高级会计师雷耀云这样分析:“榆林很多小企业家大多从一些具体的点切入,最明显的就是煤炭行业。榆林的老板很多,但真正的企业家很少,大多数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走到哪算哪,投机行为、短期行为较多,这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
为民企解难,政府责无旁贷
为民企解难,政府其实是最关键的因素。
“从目前来看,政府没有深度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思想观念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官文化’根深蒂固。”雷耀云说。解决民企发展中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问题,首先是简政放权。
最近,从国家层面,政府简政放权已经从单纯的呼吁走向逐步实施阶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和下放32项行政审批,包括取消能源企业发展建设规划审批、铁路客货直通运输审批、出版单位变更登记等,下放电力业务许可、港澳台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审批等。尽管政策传导从上到下需要时间,但更多审批的缩减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在基层实现。
在解决中小企业自身困境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也显得非常必要。4月22日,为了推动全省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省政府正式决定在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的府谷县建立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以期通过府谷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为全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宝贵经验。而榆林市也陆续发了《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三个文件,出台了多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降低了准入门槛,减免了企业税费,为民营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将榆林市本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由1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
此外,针对小微企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榆林市计划以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为平台,以小微企业为重点,支持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社会化培训机构开展小型微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每年培训3000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业者。借鉴府谷县和神木县出资派遣大中专毕业生扶持小微企业的做法,将解决就业和为小微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相结合。同时,积极筹建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榆林市以及各县区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届时,更多的中小企业优惠信息将在榆林市级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上出现,较为完善的融资、担保和信息服务将会适时提供给广大中小企业主以供其参考、决策。
在中小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之际,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无疑给众多中小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作为市级民营企业的重要联合组织,榆林市工商联在优惠政策出台的同时,积极加强与民营企业接触,并广泛邀请媒体调研、报道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为中小企业发展“解难”。
“好政策‘一箩筐’,但政策的实施成效,最终以其是否能够实际解决和帮助中小企业在困境中向前发展,是否能够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依据。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榆林市工商联主席贾正兰说。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