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州环卫公司回应"禁草帽令":系临时措施应对检查

2013年08月21日 18:14   来源:羊城晚报   目击:

昨日上午,环卫工普遍戴着“官方帽”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实习生 梁楚童 摄

  新闻继续追

  广州部分地区出现环卫工被通知禁戴草帽一事,经羊城晚报报道后持续引起社会关注。昨天,一家清洁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公司只是在执行政府对环卫工着装的要求。

  越秀区城管局和广州市城管委亦回应,将尽快改良目前环卫工不爱戴的“官方帽”。

  记者目击:

  晨早戴官方帽午后都脱了

  和前两天大部分环卫工都没戴帽子不同,记者昨天在不少地方看到,不少环卫工整齐地戴起了“官方帽”。

  记者在东风东路、环市东路、区庄立交等地看到清早打扫的环卫工,全都齐刷刷地戴着此前被指闷热的“官方帽”。谈起戴“官方帽”的感受,被访环卫工依然认为这顶帽子让人不舒服。细问之下,有环卫工透露,当天有卫生检查,他们被通知要戴“官方帽”。

  随着午后气温升高,“官方帽”的不适开始让部分环卫工违抗“命令”。在区庄立交底,记者看到有环卫工重新戴上草帽在打扫。到了下午,记者在东风中、解放路和惠福路上看到,大部分环卫工都已把“官方帽”脱下。

  公司:

  “禁草帽令”为临时措施

  有环卫工被“禁草帽令”的广州市安永顺清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禁草帽令”实际上是为了按上级部门的规定而执行的,“上级城市管理部门通知,称最近有检查。”该负责人表示,上级要求在检查期间环卫工人着正式工装上街工作。“环卫工自己购买的草帽,并不是标配着装。”

  该负责人强调,“禁草帽令”只是临时措施,在相关检查结束后就不会强制。同时,该负责人也表示已了解到“官方帽”有可能引起环卫工不适,但因该帽并非公司制造,而是上级城市管理部门配发,故公司也没办法。

  官方:

  考虑改良“官方帽”

  对于“禁草帽令”,越秀区城管局和广州市城管委都回应:将改良“官方帽”。

  越秀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市级城市管理部门,对于环卫工的着装确实有要求。2011年统一了全市环卫工的制服,其中工作帽和工作服被列为标准配置。“考虑到环卫工需要在未必安全的道路上工作,工作服和工作帽,都配有反光安全带。”该负责人认为,环卫工穿着整套制服上街工作,对于提高环卫工人的安全性,有一定必要。

  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很早就注意到工作帽有缺陷,也收到不少环卫工反映该帽子闷热不透气等缺点。区局就此问题曾向市城管委表达过环卫工的诉求,相信环卫工的工作帽会有改良。

  市城管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则表示,委方并没有下发过禁止环卫工戴草帽的规定,只是建议过环卫工人不要戴破损、掉色、不清洁的草帽。“官方帽”不受欢迎,和其实用性有关。城管委下一步将研究如何改良“官方帽”。

  是否存在强迫环卫工加班行为?

  公司称是

  环卫工自愿

  对于报道中环卫工人称有强迫加班行为,该公司负责人称,环卫工系自愿加班。

  “我们肯定没强迫加班,相反是环卫工人自己要加班。”据该负责人称,公司承保保洁区内确实存在人手不足问题,但该问题主要和近年来环卫工群体人手短缺有关。公司不会刻意要求员工加班,如果员工不加班导致保洁区人手不够,公司会请临时工来做。该负责人称,不少员工主动申请加班。

  记者提出,在人手不足及员工不加班工资会较低的情况下,上述形式的加班算不算强迫加班?该负责人强调,记者所访的环卫工有递加班申请,“如果她认为是被强迫了,我们可以取消她加班。”该负责人表示,他已通知所有环卫工人:如果不想加班,可以不加。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