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勇士所用的木弓。 巴人勇士的4支铜箭。 记者 熊明摄
巴人自古骁勇善战,他们的兵器是什么样子?将于8月31日开展的三峡文物成果保护展中,一位巴人勇士的4支铜箭与一把木弓将首次展现在重庆市民面前,引领我们一起去感受古战场上的厮杀之气与巴人的沸腾热血。
据了解,这4支铜箭与一把木弓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均为国家一级文物,由文物专家于2003年在兵书宝剑峡悬棺内发现,当时,棺内还仰躺着一具成年男性骨架。
兵书宝剑峡位于西陵峡中最陡峭的一段峡谷,因其崖壁上突起的岩石像倒插的宝剑,崖壁上的洞穴中有匣状物而得名。相传,诸葛亮入蜀时就把兵书藏在崖穴里。
2003年,考古专家揭开了“兵书”的千古之谜——那悬在峭壁上的匣状物其实为2000多年前的悬棺,藏在里面的不是诸葛亮的兵书,而是剑、矛、戈、箭、刀等大量古代兵器,以及一位仰身平躺的男性骨架。
“悬棺由3具木棺相叠,这位男性的骨架以及此次要展出的4支铜箭和一把木弓就发现于第三个木棺内。”三峡区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彭学斌向记者介绍,《华阳国志》有“巴出将,蜀出相”的记载,此次发现再次证实了巴人的骁勇善战,“从出土弓箭之精良来判断,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巴人勇士或神射手,死后将心爱之物随葬。”
彭学斌说,此次展览特意将在兵书宝剑峡悬棺中发现的一级文物——4支铜箭与一把木弓请到重庆,加上三峡博物馆内本来已经有的巴人柳叶剑、戈、矛等兵器,基本能将古代巴人所使用的兵器全部呈现。
昨日,记者在三峡博物馆库房里看到了这一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放在铁架上的木弓,涂有黑红相间的漆彩绘纹,配合弯曲的弧度,远远看去像一条响尾蛇。
“当时木弓的材质分了几个不同的档次,这把弓是一等工匠采用最上等的木材所制。”彭学斌说,战国时期,制造弓箭的技艺已经非常发达,并已形成了产业。据《考工记》记载,制作弓的六种材料是:干(柘、桑、橘、木瓜、荆、竹等)、角(牛角)、筋、胶(鹿、马、牛、鼠、鱼、犀)、丝和漆。一般来说,冬天做弓干,春天浸治角,夏天治筋,秋天把三者用丝、胶、漆合起来做成弓体,入冬后把弓体放置于弓匣之内以定其形,来年春天再装上弓弦检验,如未达到标准,将会重新制作。反复之下,制作一张良弓前后要用两三年时间。
而木弓旁边的4支铜箭,箭杆均为木质,长度约1米。头尾两端为铜质,均涂有黑漆,并缠有丝线,“箭头呈三菱形,十分锋利,可以快速刺穿敌人的身体。”彭学斌介绍,这4支铜箭长度、做工都十分规整,专家推测其为大作坊统一生产,或是国家配给,绝非一般猎户私人所制。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