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河套开发伤芦苇林?老深圳认为须慎之又慎

2013年08月23日 11:14   来源:晶报   罗俊杰

河套地区的芦苇。(晶报资料图片)

  河套地区始终是深港市民关注的焦点,近日,市规土委官微发布“关于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规划及工程研究主页”的消息,因载有港府今年7月公布的河套发展规划第二阶段公众咨询报告书,引发社会公众对河套地区开发的关注。河套开发能否与环境保护相兼顾?咨询报告说可以“补偿”,但深港环保人士及记者采访的市人大代表和“老深圳”均建议,应把环保放在首位,对开发“慎之又慎”。

  2009年4月27日,港深两地政府在召开的专责小组会议上签署《深圳河治理后过境土地使用合作意向书》,当中列出,港深双方初步认为河套地区可考虑以高等教育为主,辅以高新科技研发设施和文化创意产业用途。

  港府去年组织了河套发展规划第二阶段公众咨询,总共接获36份书面意见。据悉,大部分人士对河套地区发展高等教育、高新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产业用途并无异议,高等院校支持河套地区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用途。

  据了解,河套地区毗邻的蚝壳围鱼塘区主要是连贯位于新田及米埔的鱼塘和湿地,对湿地鸟类尤其重要。近日,有香港公益团体指河套地区中部偏北位置有一片占地约11公顷、生态保存良好的芦苇林,刚好与港府计划与内地合作建立大学城的“教育用地”与“美化地带”相重叠,担忧其中有些发展项目将对河套生态造成极大破坏。

  晶报记者在第二阶段公众咨询报告书中看到,初步评估河套发展及附近基建设施会影响约23.2公顷湿地,建议在河套地区建立约12.8公顷“生态区”及在附近优化约18.4公顷湿地作补偿,以确保不会有湿地净减少。而在施工阶段,将会短期额外影响最多约7.5公顷湿地,会在附近优化约10公顷湿地补偿。

  另外,报告书建议在河套地区东南面预留约12.8公顷,阔度约为100米的土地种植芦苇作为“生态区”,旨在补偿因河套地区发展而受到影响的芦苇丛,以及保留现有的雀鸟飞行路线和陆地动物走廊。

(责任编辑:邓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