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参加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书法大赛决赛展示活动
杨杰正在进行书画创作
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书法大赛近日拉下帷幕。书画家杨杰尽管失去双臂,仍然凭借一首行草体《洞庭酒楼》在20000余位报名参赛的市民书法家中脱颖而出。据悉,本次大赛评选出的400幅优秀作品将于8月30日向公众展出。
没有手的人生你是否想象过该如何度过?对一般人而言,没有手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而杨杰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开始努力适应这样的生活。1978年,天真烂漫的小杨杰在河塘工地玩耍时,不幸触碰变压器被高压电击中,致使右臂截肢至肩,左臂截肢至肘关节。
失去双臂,对于年仅7岁的小杨杰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创,但他却没有因为自己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使用双手而气馁。进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后,从认识的第一个字开始,他就用嘴咬住铅笔练习写字。直到10岁那年,他用稚嫩的笔触勾勒了一副生动活泼的大公鸡,而这幅珍贵的《大公鸡》在日本东京国际残疾人画展中荣获了银质奖章。得来不易的荣誉使小杨杰对绘画更有信心,从那以后,杨杰的作品就在各种国内外比赛中屡获殊荣。
对于杨杰来说,所有的书法画作都要靠嘴巴的协助才能完成。他笑着告诉东方网记者,他曾经“尝”过各种各样的笔,尤其是刚开始学习作画时,脆弱而又苦涩的蜡笔被他咬断了无数支,即使换了铅笔,时间一长不仅也容易断裂且嘴里充斥着一股酸涩的木头味,而他只是咬紧笔头,硬是“咬”完了一幅幅作品。
在杨杰考入上海市第八中学后,他开始学习起了国画,各色颜料的苦辣之味对他来说已然成了“家常便饭”。杨杰坦言说:“最难的还是书法”。因为是软笔,常常无法拿捏得当,人一抖,嘴一滑,特别是转笔时,常常咬不住就会掉下来。在几年如一日的练习中,他的书法水平渐渐有了提高,成幅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他学画时每换一种笔,就像在尝试一种新的味道,而这一切都全凭他自己去体会和领悟,全凭精神的支撑。
杨杰的笔杆就如同他最好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形影不离”。在他工作的松江文化馆里,经常能看到杨杰用残缺的手臂夹着材料在楼梯上忙碌地跑上跑下,他甚至是全办公室最早使用电脑的人,单位里的艺术活动通知和材料等都是他咬着一支笔一字一顿敲打键盘的成果,并且打字速度决不亚于一般人。
时至今日,杨杰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但在他心中,这些荣誉的背后,都是因为社会给予他的关心。工作稳定后,他开始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公益活动、慈善活动,或捐献作品或现场表演。
20多年来,他捐献的作品已经不计其数。对于像“阳光家园”之类的残联活动,他总是频频参加,为大家题字、作画。全国第五届残运会火炬传抵松江区,在交接仪式上,杨杰口含毛笔,写下了苍劲有力的“平等、参与、自强、共进”八个大字;残运会闭幕式上,他又以“顽强拼搏”的大字书法表演赢得了满堂彩。东亚运动会举办时,他主动将自己的大幅作品《驰骋疆场》捐献给组委会。杨杰总是竭尽所能的去参与这些艺术交流活动,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社会。
(责任编辑:邓一)